产经> 消费热点> 正文

临期特卖,新消费时代的商业新机

济南日报 2021-06-18 11:39

□谢晓刚

今年以来,天津“食惠邦”、南京“小象生活”先后获得千万级天使轮融资。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好特卖”此前也在8个月内完成了4笔融资。创业者与热钱集体涌入,临期特卖品牌借助资本力量迅速跑马圈地。(6月17日《新京报》)

原价9.9元的毛豆脆片,特价仅1.7元;建议零售价为10.8元的网红气泡果酒,现价3.1元……正如业内所认为,疫情令渠道库存压力加大,不断涌现的快消新品牌和冗余产能提供了充足货源,年轻消费者乐于追求性价比,国外临期特卖的成功范本,以及《反食品浪费法》出台的政策利好,让创业者和资本看到了市场机遇。

事实上,临期食品并非现在才出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过去,一些商场、超市将临期食品与未临期食品夹杂在一起,以未临期食品的价格销售,但一般都不会特别标明临期食品来提醒消费者。随着《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大部分消费者对于临期食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临期并非变质或者不可食,是指接近保质期限的食品。临期食品属于保质期内,完全适于销售。

之所以对临期食品产生误解,大抵还是因为消费者长期存有的消费习惯,认为临期食品是“快要坏了的食品”“安全性不能保障的食品”,对临期食品往往持否定、拒绝的态度。但现在的新消费群体既对新潮品牌有追求,又会衡量性价比,在此种新消费思潮下,年轻消费者不再将“临期”与“过期”画等号,而是追求理性消费与性价比。

新消费时代新的商业机遇也随之而来,创业者和资本都看到了这个新机遇。于是,临期特卖站上了风口,通过利用零售网络,链接起市场供需两端,既盘活了企业库存,又找到消费者在质量和价格上都满意的商品,将销售临界期转化为消费窗口期。

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会突破300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临期食品消费越是红火,商家的售卖行为越要讲求规范,这样才能树立这一领域的市场口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当前临期特卖红火,表明消费者对此类食品认可度在提高,也亟需相关部门出台临期食品的认定、网售等方面的统一规范标准,以确保临期食品价格打折安全质量不打折。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商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保质期标识等规定的监督检查,以防范临期、过期食品翻新销售,给消费者权益带来侵害。

新闻推荐

生猪价格连跌数月 上市猪企利润陡降多部门密集出手“稳猪价”

“猪茅”牧原股份从今年2月的高点92.53元一路回调,昨日报收60.41元。聚焦猪价下行据新华社北京6月16日电猪肉价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