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社评】打造坚固的移动支付“防火墙”

安徽工人日报 2018-07-06 06:30

赵春青绘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打造更安全的、坚固的移动支付“防火墙”,让交易更便捷、更安全,是我们急需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据《新华每日电讯》7月4日报道,移动支付方式给好友间转账带来了便利,但微信用户转账转错了人的“乌龙”事件时有发生。不少地方发生过通过微信转款转错人而对方拒不返还的事件,广州、武汉等地的一些微信用户为此求助于警方,甚至与收款人对簿公堂,但结果并不乐观。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网友报警后,各地警方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不一,不少转款人蒙受不小损失。

微信用户因转款产生纠纷,多数是转款人没有核实收款人,或对收款人的微信号识别错误而将款误转给了他人,也有一些属于收款人恶意诈骗等情况。由于无法确定收款人的真实姓名和具体信息,不少转款人要么自认倒霉,要么踏上马拉松式的“讨还”之路,苦恼不堪。

微信转款作为移动支付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及全球市场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据腾讯官方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腾讯移动支付的月活跃账户及日均支付交易笔数均超过6亿。如此大的用户群,如此大的交易量,即使是较小的纠纷发生率,也会对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甚至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安全产生不小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微信转账中的救济渠道不畅,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制度漏洞。

而救济渠道不畅只是移动支付市场众多问题之一。有调查显示,在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存在着不少怪现象。比如,有人利用移动支付渠道进行非法集资、恶意诈骗、洗钱,有人利用移动支付的便利性规避金融监管,等等。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移动支付还没有建立起规范、安全、有效的制度监管体系,包括支付结算法规体系建设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和节奏,“补丁”打得不够及时;移动支付的“防火墙”不够超前,阻断机制不健全等。

可以设想,假如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移动支付企业对于违法行为或者恶意侵占他人金钱的行为,不得以“保护客户隐私”为由拒绝提供交易者的真实信息,受害人也不至于只能走协商的“独木桥”,即使协商无果也不会因为提供不了侵占人的真实信息而无法立案,错失警方的救助和法院的司法保障;假如监管部门构建起扎实、牢固的“防火墙”,防患于未然,不给某些人钻空子的机会,类似问题也不会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事实上,目前移动支付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在其他领域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解决先例。像淘宝平台设定的支付宝账户保障机制,银行系统设定的自动柜员机转账24小时延时到达规定,一些银行在便捷支付系统设定的账户信息再确认方式,央行建立的网联清算系统等。这些事前或事后的保障机制都在客观上发挥了有效的阻断效用,大大强化了资金流动的安全性。以此而论,移动支付市场的一些问题并非“不治之症”。如果移动支付平台能给用户开辟受助机制,加强风险提示和建立转换隔离机制,一些纠纷和矛盾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打造更安全的、坚固的移动支付“防火墙”,让交易更便捷、更安全,是我们急需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新闻推荐

货币政策灵活性明显增强

□盛刚■央行对不同领域运用不同的货币工具,并通过各种工具的使用和搭配,把流动性导入实体经济继6月24日降准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