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人均资管规模逾60亿 超负荷运行凸显中后台人力短板
本报记者方海平上海报道
导读
岗位结构设置上来看,银行理财业务条线50%以上为前台人员,包括产品、营销等岗位,中后台力量较为薄弱。
资管新规落地后,资管行业人才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百万亿资产管理规模中,银行占比近三分之一。但从人力配置上看,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人员配备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公募基金等市场化资产管理机构。
普益标准近期一项针对154家银行的调研显示,截至2018年一季度,整个银行业人均资管规模超过60亿元,其中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人均资管规模分别超过450亿和140亿,远高于总体规模1000亿以上公募基金约114亿的人均资管规模。
由于银行与非银机构的业务模式和特点完全不同,因此在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方面并没有什么可比性。不过,新规对资产管理统一规制同时,也就对于人员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理财人员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资管部门正忙于新老产品交接,由于新规禁止资金池运作,产品要进行单独管理,因此需要更多人力,部分银行确实在市场上招聘人手,但并不普遍。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银行资管面临着收入和规模双降的压力,银行资管子公司运作方向和模式尚未明确,更多银行处于“按兵不动”状态;另一方面,即使目前迫于转型需要在扩充人力的银行,以投研为主的高端人才也并非其核心诉求,“银行理财现在确实有很多问题,压力比较大,但是投研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上海地区一家银行资管部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后台力量薄弱
资管新规的出台,进一步冲击了银行资管业务过去赖以生存的舒适土壤,传统的格局和业务模式正在瓦解。
除了人员配备较少、人均管理资产规模过大以外,银行理财在部门和岗位设置上与市场化资管机构差异较大。上述普益标准报告显示,仅不到8%的银行理财业务部门为事业部形式,92%为非事业部制;非事业部制中,80%为一级部门,20%为二级部门。纳入统计的各类银行中,仅有45%设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资产管理业务中心、资产管理事业部等不同名称),其余均归属到金融市场部、财富管理中心、理财业务部、投行部等大部门进行管理。
岗位结构设置上来看,银行理财业务条线50%以上为前台人员,包括产品、营销等岗位,中后台力量较为薄弱。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股份制银行的岗位设置最为丰富,显示其市场化程度较高。具体而言,投研方面,40%的股份行设置了研究岗,在所有类型中最高;资产配置和组合管理方面,股份制银行设置率为50%,城商行和农村机构仅为10%;交易岗,股份行设置率为64%,国有银行为50%。
银行人均资产管理规模过大不利于“真资管”模式下的精细化管理、自主投研、风控合规等转型要求。
普益标准研究员涂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人力资源投入的角度来看,当前银行资管业务人均管理规模过大,人力资源投入不足,易使银行出现投资风险、投资策略单一,造成集中度风险高的情况;从岗位设置的结构来看,前台占比略大,中后台力量比较薄弱,尤其中小银行中后台支持如资产配置、研究、系统等力量极其薄弱,导致资管产品投向单一,品种稀少,产品形式单调。
“投研不是目前的问题核心”
在目前过渡期内,各家银行的主要任务即为平稳完成新老产品的交接。上海地区多位银行资产管理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均在尝试发行合乎新规要求的净值化产品,由于新产品必须单独管理,所以对人力的要求明显增加了。据记者了解,目前虽有多家银行资管部门在广招人员,但多数并非高端投研人才。
对于银行理财人员设置前中后台比例失调的问题,上海地区一家银行资管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主要是由银行资管业务模式本身性质决定的,与公募基金等机构岗位设置不同,银行理财的所谓前台与中后台的界线并不明确,更多的是一个团队人员每个环节均有接触,体现在考核激励上,很难对每个人员进行量化考核。
“对于银行资管而言,投研并不能创造太大价值,它的意义不能充分体现出来。银行的关键是对负债的刚性。”上述人士表示。
在新规已落地的情况下,虽然业内对净值化、主动管理、投研建设等问题讨论颇多,但在业务实操层面,投研还不是目前面临问题的核心。上述银行资管部人士表示,银行理财目前面临的转型压力,一是对旧产品的整改,二是对资管部承担的总行其他职能要求的合规化,三是新产品发行如何既合规又能衔接上老产品,这些问题的核心都不在投研队伍的建设上。
编辑:马春园,邮箱macy@21jingji.com)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拟发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