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同质化初显 两会代表委员建言“一城一款”
新快报讯记者刘威魁报道近年来,惠民保产品凭借低保费、低门槛、高保额等特点,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快速铺开,但也因区域发展不平衡、可持续性存疑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惠民保的持续性惠民与长足运营发展,近日,接连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惠民保相关议题进行建言,意在推动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也引发行业关于惠民保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新一轮讨论。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20日,惠民保已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覆盖人群超过2500万拥有基本医保的参保人。今年1月,蜗牛保险发布的《百城惠民保深度分析报告》就指出,目前惠民保区域差异大,呈现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特征。参保率不高,大多数城市仅为1%-15%。同质化初显,苏州、福州等十几个城市出现两款以上相似产品。另外,冒充政府指导名义、可带病投保导致赔付风险高的经营问题,让外界担忧其发展可持续性。
针对惠民保产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寿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建议,惠民保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坚持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原则,构建公私利益调和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互动格局。应避免部分地区因项目盲目上线,而导致销售成本高企、保障表现不足,对持续经营造成风险。
针对惠民保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周燕芳提议,要出台相关文件规范惠民保业务的开展。从服务民生保障、强化可持续经营和开展专业服务等出发,出台规范性文件。首先,要明确参与主体的资质标准,从经营长期健康险和大病保险的要求,设置行业主体准入门槛。其次,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制定中长期规划和设计,建立年度项目评估制。应明确医保局、卫健委及银保监在惠民保业务中的协调和指导作用,明晰制度架构中的行政边界和政策绩效评价体系。
保险公司作为惠民保的主要执行主体,决定着产品能否可持续的推进并持续扩容,而目前,各地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存在产品设计粗糙、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并未凸显城市差异与特色。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建议,保险公司应克服短期行为,实现长期目标,在精细化道路上走深做实,可以从特定病种出发进行保障方案设计,对特定病种提高医疗待遇、增加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清单,切实减轻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同一城市尽量在同一时期只上线一款惠民保产品,避免行业恶性竞争和消费者选择困惑。
新闻推荐
WeWork要通过SPAC方式在美国上市了。3月23日,有消息称WeWork在寻求10亿美元的投资,而且拟通过与一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