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盲盒”莫成监管盲点
汪昌莲
近年来,盲盒备受消费者青睐。从玩具盲盒、食品盲盒到美妆盲盒、图书盲盒,甚至还出现了机票盲盒、宠物盲盒等,商家不断变换花样,这股盲盒风在开学季也悄悄吹向了文具市场,文具盲盒成为了不少学生的心头好。然而,在一些披上盲盒外衣的文具盲盒、玩具盲盒、零食盲盒内,暗藏的却是假冒伪劣商品、过期变质商品、瑕疵商品、三无产品,以“盲”为由规避监管,其质量安全风险不容忽视。(9月9日《中国消费者报》)
文具、玩具和零食,可以说伴随着孩子成长。然而,许多商家在这种“天使经济”的博弈中,利欲熏心,甚至丧失了道德和良知。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制造“卖点”,便生产和销售文具盲盒、玩具盲盒和零食盲盒,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安全隐患;关键是,诱发孩子购买成瘾,沦为一种“精神鸦片”,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虽然盲盒市场规模大、需求量高,但质量问题却时有发生。当抽盲盒成为一种风潮,就有可能打开“潘多拉的魔盒”,一些假冒伪劣、过期库存商品乃至违法违禁物品也随之冒出。盲盒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理,但对未成年人而言,目前的文具盲盒、玩具盲盒、零食盲盒等,都会刺激他们的猎奇和攀比心理,导致过度消费,从而不利于培养理性正确的消费观念,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极大。
有关部门不能等闲视之,应依法进行精准打击。首先,市场监管部门应把好源头关,对盲盒之类的儿童用品,不予登记,不予注册;同时,制止厂家生产此类商品,监督商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商品的负面影响和社会导向。再者,应采取相应措施,把好流通关,禁止经销商销售此类“精神鸦片”。特别是,学校和家长要及时指出盲盒的有害成分,教育和引导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周围的环境,学会选择健康安全的儿童用品,主动远离这种精神上的垃圾用品。
新闻推荐
9月5日,小朋友在服贸会首钢园区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新华社发刷数字人民币购买一听可乐,戴VR眼镜打一场虚拟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