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财经人物> 正文

专访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农业无人化最可能先发生在中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1-26 10:08

“我们最初就是一群极客凑在一起做热爱的事情。”

回顾创业历程,极飞科技创始人兼CEO彭斌这样评价自己的“初心”。

彭斌在福建一个小县城长大,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从小对计算机和航空模型特别感兴趣的他,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办了极飞科技的前身XAIRCRAFT。

彭斌形容,XAIRCRAFT能活下来更多是靠“勤俭节约”和“保持热情”。这个阶段持续到2013年,团队在此期间实现了净利润,而快速演变中的无人机行业也逐步进入爆发期。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创业热潮渐起,资本也日趋活跃。

2014年,XAIRCRAFT正式更名为“极飞科技”,公司于当年进行了A轮融资,并完成了向现代企业的转变。随后,几经探索和周折,极飞走上了农业无人机这条赛道。2018年,凭借在农业无人机市场取得的突破,极飞实现了盈利。彭斌对公司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不应该只为技术找行业,应该为行业找技术。”这一年,极飞开始进一步向“农业科技公司”拓展。

今年夏天采访彭斌时,他对几位前去采访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你们三个人,也许有一个身上穿的T恤衫就和极飞有关。”11月再次采访时,“三人”变成了“两人”。2018年,极飞科技的无人机产品覆盖了新疆3700万亩棉花田约1/3的面积;2019年这个比例已是1/2。彭斌坦言,几年前根本想不到公司能在农业科技的赛道上前进至此。

彭斌喜欢将极飞比作汪洋中一艘船,他认为极飞这艘船已经在2013年和2018年完成过两次靠岸。最近一次靠岸时,它已是中国最大的农业无人机公司,改变了传统农业中最为落后的环节之一。“我们是极客团队,登陆完成补给后,会向新大陆重新启航。”

彭斌认为,完全的农田无人化“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国”。发达国家过去已构建起了农业机械化体系,一时难以再彻底改变。中国刚好有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

“All in”到农业无人机赛道

《21世纪》:创业第一阶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彭斌:主要困难是怎么利用自己的技术做出产品,产品能否被认可?能否产生利润,支持公司发展,形成商业闭环?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我们很幸运,在2009年末就实现了净利润,用技术能力证明了自己能够产生价值。当时模式创新、互联网创新比较多,像我们这种硬件、算法类的技术创业还比较困难,在资本市场上也不抢手。

《21世纪》:第一轮融资前见了多少投资人?

彭斌:前前后后几十个。我们对投资人,更多还是看大方向、目标的契合度。当时的团队已更加成熟,价值观和方向都比较清晰,不再是“能干、想干”这种粗放的想法。

《21世纪》:跨过第一道坎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斌:首先是组织,不再是几十人的“小作坊”,而是现代化的公司。现代化的公司需要有契约精神。我们建立了董事会、规章制度。团队不再全凭热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第二个变化是投身于农业,意味着要从一个过去已实现净利润的市场,来到全新的领域。

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21世纪》:“All in”农业之后呢?

彭斌:起初2年,我们摸不出商业模式。我们知道农业无人机可行,但到底以何种形式呈现给市场?后来我们发现,如果提供喷洒农药服务,价格和原本雇人去做的成本差不多,农户会乐于接受。于是我们组建了直营服务团队,帮助农户实现科技落地。

《21世纪》:效果如何?

彭斌:技术推广到一定程度,设备趋于稳定、成本下降,很多地方服务公司就发展了起来。而且他们对各地农村的复杂性有更好的理解。于是,我们开始将设备卖给地方服务公司。2017年开始转而专注销售硬件,2018年就实现了盈利。对一家硬件科技公司来说,这并不容易,是一针大大的“鸡血”。

《21世纪》:压力有变小么?

彭斌:压力还是来自要思考所看到的市场方向是不是真实的,船长所定的方向能不能带领船员到岸?这种压力是巨大的、持续的,只要还在创业,就无法逃脱。我们其实已经习惯了与这种“焦虑”为伴,一样睡得着,一样每天能够激情饱满地工作,但它会带给人持续的思考和修正。

《21世纪》:有感受到投资人的压力么?

彭斌:只要业绩快速上升,就不太会有。我相信我们的投资人都是长期主义者。我们也时刻在思考,一是要用好产品为社会创造价值,二是要回报投资人和股东,包括公司持股的员工,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更好的共赢环境。

《21世纪》:目前公司规模如何?

彭斌:2018年前都是几百人的团队。2019年开始员工过千,今年至今已有1400多人。我们还在扩张中,今年员工人数可能会超过2000人。

创业需要土壤

《21世纪》:作为新兴科技公司,对产业政策有哪些体会?

彭斌:这要分阶段。创业早期,不骚扰创业公司,让它自由地在一个创新土壤中成长就是非常好的状态;干预度过多,创新就很难执行。创业公司活下来要靠自己。政府能做的是鼓励创新,支持更多资金流向创业企业,并引导社会舆论容忍甚至包容创新的失败。如果创业者失败了就再也爬不起来,谁还敢创业呢?我在广州创业多年的感受是,广东有非常棒的创业土壤。

随着公司规模变大,我们开始享受各种各样的政策支持,比如创新项目申报、专利补贴,还有各种产业政策支持。随着经营风险降低,政策就更容易走进企业,银行也会提供一些更普惠的贷款支持企业发展。这个过程,我感觉到了比较充足的支持。

第三个阶段是监管。比如我们做农业,已经陆续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无人机打农药到底行不行?”如果政府一刀切说“不行”,那一切就结束了。但我们的政府非常开放:给了一个弹性空间,让我们尝试。例如,当年我们与监管部门沟通,对于如何避免类似的城市安全问题,我们提出可以设立电子围栏,禁飞区根本就飞不进去;此外,所有飞机都安装sim卡,操作员实名登记,随时可以联络,这些都对接到云平台。我们因此获得了民航局第一张农业无人机的云牌照。

《21世纪》:什么时候获得的?

彭斌:2017年提出,2018年下发。我们的经历说明,政府对这块是一个开放的逻辑,愿意提供环境去支持创新。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惠农政策。当时有领导提出,农业无人机也可以纳入农机补贴,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推动产业的发展。从2018年开始,政府支持我们在6个省展开试点,今年已经拓展到20多个省份。只要购机者符合要求、当地尚有名额,购机者就可以获得购机价格1/3的补贴。这分担了他们尝试新科技的风险。在这些政策支持下,中国农业无人机数量在2018年就超越了起步更早的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无人机国家。2019年,我们的农业无人机数量已是日本的几十倍。

《21世纪》:对目前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是否满意?

彭斌:创新的成本和代价特别高,一定要被保护,否则没人愿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基础,这是核心逻辑。不过,对大部分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只要没有伤害到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们不太会主动出击,总体是防御的逻辑。我们不是一家做专利的公司,只是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让它最终能够化为收入,投入新一轮的创新。

所以,我们有1600项专利,但只打过一起官司。还是别人贴着、仿着我们,甚至打着我们的旗号在破坏市场经营的基本秩序。我们的工程师绞尽脑汁,花费数月,废了5套模具才做出的成果,别人抄袭过来直接用,成本更低、卖得更便宜、质量还很差。我们希望国家能保护创新,目前的官司上我们进展不错,但周期还是长了一些。

农业无人化的时代机遇

《21世纪》:农业科技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彭斌:今天中国农村正在暴发一次新的农业现代化浪潮。过去的农业现代化是机械化,但如今中国农村人口的衰减速度和老龄化速度快于机械化进程。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到了一个需要科技的阶段。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一家优秀的农业科技公司。

美、日的农业现代化先于别国发生,产品最后也走向了国际,有了世界级的农业设备巨头。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农业科技产品也会走向其他国家。

《21世纪》:5-10年后,中国农田会是什么样子?

彭斌:不再是有很多人参与生产,也不再是由人的经验去主导农事的过程。过去的农业机械化是内燃机替代畜力,帮助人处理农田事务。未来是自动化机器人在农田负责播种、除草、浇水、施肥,精准管理作物的生长,最终完成收割。

《21世纪》:成本降至多少,才能触发行业爆点?

彭斌:10亩地的成本到了5000美元,会是一个爆点。

《21世纪》:还有什么瓶颈?

彭斌:大的瓶颈没有,但需要加快节奏。技术的成熟度要跑赢农业人口减少的速度,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市场需求。

《21世纪》:国外有这种尝试吗?

彭斌:我们认为,完全的无人化最有可能发生在中国。国外有各式各样的农业机器人,但他们的农田数字设施较差,而且生产“5000美元”这档的机器人的成本会很高。另外,发达国家过去已经构建起了农业机械化体系,一时难以再彻底改变。中国刚好有一个“换道超车”的机会。

健康的市场需要竞争

《21世纪》:极飞开始拓展至更多农业科技领域,这是否意味着竞争会更激烈?

彭斌:首先,没有竞争的商业市场是不健康的。竞争让商业有活力,让创新有机会。有一些可能是竞争关系,我们就拼谁做得更好、成本更低、创新更有力、服务更好。在不需要重型农机,而是需要电动、小型、智能设备的领域,我们一定非常有竞争力。

农业科技公司对应的是传统农机不能满足的场景。我们和农机公司更多是合作关系。比如拖拉机也会需要我们的自驾仪。这有点像汽车领域的前装市场,比如ADAS系统就并不是车企来生产。如果一定说竞争,可能那些也想做农业的科技公司,会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我们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企业出现,这样产业会更有意思。

《21世纪》:会感受到大疆的压力吗?

彭斌:当然,不是今年才感受到,实际上今年是感受压力最轻的一年。我们有了更多的产品,更完整的战略,营收更好了,体量也不小了。过去是蚂蚁对大象,现在我们至少是一只小浣熊了。

不过,公司小有小的优势,创新更快捷。这个领域几乎所有的初创都是我们做的,比如把全自主无人机引入农业,把大倍率智能电池引入农业无人机,使用插拔的药箱等等。我们依然是农业无人机创新的那杆旗帜。

文字记者|翟少辉

文字编辑|李艳霞

出镜记者|陈炯如

摄像记者|卢如万

视频编导|陈映梅

配音|刘锦阳

监制|方晓茸

统筹丨 李锐 于晓娜 祝乃娟 张伍生

出品人|蔡万麟 任天阳

视频报道:

视频丨极飞科技:炫酷科技飞进农田,中国农业科技“瞪羚”能跑多远?

相关阅读:

极飞科技:炫酷科技飞进农田 中国农业科技“瞪羚”能跑多远?

记者观察丨投资人眼中的极飞:“农业+AI” 未来农业科技的想象空间巨大

《高成长企业论——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大型融媒体系列专题报道 11月17日启播推出

进入专题:

聚焦丨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瞪羚”样本

(作者:翟少辉 编辑:李艳霞)

新闻推荐

【专访】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金融行业无法赢者通吃,市场将容纳更多头部玩家

记者|苗艺伟继平安好医生和金融壹账通之后,平安集团旗下第三家科技“独角兽”陆金所控股于10月30日晚登陆纽交所,成为美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