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平安金融壹账通首席战略官费轶明:区块链已进入成熟商业应用 香港应加快就此建立贸易金融生态圈
特约撰稿朱丽娜香港报道
香港谋建区块链中心
不仅香港金管局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贸易融资平台(详见本版2018年11月6日报道),香港证监会把虚拟资产纳入监管、使比特币合法化迈出第一步后(详见本版2018年11月17日报道),香港交易所也正在跟企业合作开发针对港股通北向交易﹑以区块链驱动的平台。在政府积极带头的同时,香港区块链产业也发展迅速,一个区块链中心正冉冉升起。(辛灵)
2018年10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金管局)宣布了“贸易联动”(eTradeConnect)正式启动,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由12家跨国银行组成的联盟共同开发的贸易融资平台。
据悉,该贸易融资网络项目于2017年10月首次公布,源于金管局推动的贸易融资概念验证(PoC),经过两轮国际招标的激烈角逐,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团队击败IBM、微软,以太坊联盟EEA,R3,德勤等数十个跨国公司成功胜出,负责该网络的设计、开发及配置。
“这也为壹账通走向国际市场打响了第一枪。”金融壹账通首席战略官费轶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并透露在项目二期中将加入更丰富的产品,并吸引更多的产业链公司和机构加入其中。
据介绍,截至2018年6月底,金融壹账通已在内地服务了包括440余家银行、37家保险客户在内的2700余家金融机构。
目前,业内的普遍论调依然是,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技术瓶颈尚未突破,至少还面临吞吐量效率、隐私保护、部署管理等几大瓶颈。然而,费轶明却认为,在贸易、医疗等很多行业,区块链已有很成熟的应用场景。
在“金融+科技”的战略部署下,平安已经围绕五大生态圈开展区块链项目探索,逐步确立平安区块链整体布局:以底层技术为基础,从资金流入手,打通信息流和物流,并优先建立金融、基建、汽车、医疗、环保、房地产等生态体系。
事实上,2018年区块链行业应用不断深化,传统行业巨头加速布局,小范围落地的场景开始逐渐涌现。在银行领域,2018年9月,全球逾75家大型银行已加入区块链银行间信息网络。贸易领域,全球最大集装箱海运公司马士基与IBM合作开发TradeLens平台,将区块链应用到全球供应链中,实现更加安全高效的全球贸易。
此外,壹账通于2018年1月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达7.5亿美元,由日本SBI和软银领投。对于未来上市时间表,“我们肯定是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努力,现在还言之过早。”费轶明坦言。
香港应加快建立区块链贸易生态
《21世纪》:在准备“贸易联动”平台过程中,有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参与竞标,为何平安可以脱颖而出?
费轶明:在技术方面,我们的零知识验证技术是全球独创的,这是很核心的一项技术。我们的技术独特之处在于,过去加密解密技术是对整个文件加密,以一张名片为例即对整张名片加密。这意味着要么可以看到所有信息,要么什么都看不到。我们的技术是把一张名片分拆成不同的项目进行单独加密。同时,在加密的状态下,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在传统方式下只有在解密后才能操作。这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就会有很多实用的使用场景。
以“贸易联动”为例,以往对整个LC(信用证)、发票、订单进行加密,在我们的技术支持下,可以灵活地选择让参与银行或客户分享某部分信息,如申请方、金额等。同时,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防止重复融资(doublefinance)。由于在线上提交发票等文件,很容易出现重复融资的问题,一家公司可以用一份文件向不同的银行提出融资申请。我们的零知识验证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解密的状态下,直接进行数据运算,可以得出这张发票已经在不同银行累计申请了多少金额的融资,而不需要知道在每家银行各自申请的融资金额。
在其他方面,我们的云端能力,开放、交付、运营维护的综合实力也是金管局考量的因素之一。
《21世纪》:相比现有的一些基于区块链的贸易融资平台,“贸易联动”有何特别之处?平台运营以来,目前的市场反应如何?
费轶明:最大的区别不在技术,而是运营模式。香港这个平台是全球第一个由监管主导的区块链贸易平台,其他很多平台都是由商业银行或者商业机构主导的,因此在运作机制和运作模式上有所区别。金管局综合各方的意见,确保满足各方的需求。
现在是一期已经上线,市场反馈对平台的运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需求。我们正在与金管局以及很多银行谈很多二期的功能扩产,将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二期的产品将更加丰富,目前一期主要支持的是订单和发票融资,二期希望能加入更多的产品;同时吸引更多的参与方加入,不仅是银行和客户,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商加入,比如船公司、物流、海关等,建立一个更完善的生态体系。
《21世纪》:相比银行或其他商业机构主导的区块链贸易融资平台,监管机构主导的平台有何优势?“贸易联动”在与海外其他平台对接方面进展如何?
费轶明:可以说各有千秋。监管局牵头的平台在打造生态方面更容易吸引第三方机构加入,包括在与海外其他市场进行互联互通方面,也更具优势。单个商业机构主导的平台在产品创新上可能效率更高。
2018年10月“贸易联动”宣布与欧洲we.trade签订合作协议,现在概念验证已基本完成,马上会进入验收环节,之后会正式推动对接。在接通后是否马上就有跨越式的提升?可能没有这么快,客户需要有一个接受过程。我们是把这个路轨修通了,比如修一条高速公路,原来没有路,大家都是走其他地方,路修好了,一开始大家可能不习惯,但只要路在,相信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车走这条路。
《21世纪》:金融行业提供了区块链应用的天然场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在商业化规模的区块链应用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
费轶明:香港应抓紧把贸易的生态建立起来,全球已经有很多基于区块链的贸易融资平台,欧洲、美国、日本、东南亚都有,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端到端的生态体系。香港的优势在于由监管机构主导,而非金融机构,在与其它政府部门、第三方对接时有天然优势,更容易被不同的参与方接受。因此,在香港的平台上有不同的银行加入,这在其他平台方面很难看到。香港应该用好这个优势,尽快地把整个生态体系建起来。这样的话,香港将成为全球首个这样的平台,未来在与别的国家对接会更加容易,从而在全球网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世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公布,金融科技作为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一环,将为平安金融壹账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费轶明:其实,我们一直在与大湾区的很多政府方面进行接触和讨论,希望找到一些痛点、实际的场景,用我们的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大湾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未来的规划一定围绕这几个诉求。这其中对于壹账通这种金融科技公司有很多地方可以合作,以区块链为例,在信息流、资金流方面能够做很多事情。其他的物联网技术辅助物流的流通,电子化“认识你的客户”(eKYC)技术可以帮助人流在大湾区内更高效地流动。
区块链已有大规模应用
《21世纪》:近年来,一些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区块链的布局,你如何看未来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在区块链行业的竞争格局?
费轶明:未来双方未必是竞争,可能是合作。双方有各自的长处,金融机构拥有天然的场景和客户,一旦发现好的应用场景,很容易做深做透。金融科技公司在互联互通方面有很多先天优势,区块链的本质需要互联互通,金融机构本身是利益相关方。双方将有更多的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场景,科技公司提供技术和第三方的连接、生态等等。
《21世纪》:除了贸易融资以外,壹账通在香港的保险、医疗及智慧城市等均在研究当中,相关的战略部署和落地情况如何?
费轶明:从区块链的角度,马董(马明哲)有个比喻,区块链是块生铁,关键是看你如何把它打造成不同的工具,适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这个比喻很形象,无论区块链技术如何先进,离开了好的应用场景,其实什么都不是。我们一直在医疗、智慧城市、环保等很多方面,希望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在医疗方面,我们和内地很多地方政府在推进一些项目,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实现更好的医保管理。客户在生病后需要进行理赔,但有些个别伪造病历骗取医保的案例。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连接各个医院的网络,医院可以将病历、病史等资料放到区块链上,这在理赔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欺诈、骗保的行为。利用区块链的加密解密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个人隐私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贸易也是一个天然的场景,中小企业的融资,智能合约等都是区块链很好的应用场景。
《21世纪》:市场上有人认为目前区块链离大规模的商业应用还有较大的距离,你认为目前处于商业应用的哪个阶段?
费轶明:我觉得它已经有很多大规模应用了,不能说它还处于早期。在贸易、汇款、医疗、环保、个人企业征信、智能合约等方面,都已经有很多很成熟的应用。国外很多交易所已经通过区块链来进行交易,或者发行ABS产品。过去大家认为区块链可以颠覆整个行业,这种说法可能有点夸张,但区块链的确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更有效更安全地处理很多业务。
优先拓展东南亚市场
《21世纪》:2018年11月,金融壹账通新加坡子公司正式开业,未来在海外布局方面有哪些具体计划?
费轶明:东南亚市场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财富的发展程度,移动设备的接受程度,以及监管的开放程度而言,都有类似的地方。既然金融科技在中国市场发展得如此迅速,相信在东南亚市场未来也会有快速的发展。这是我们优先选择进入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原因。
坦白说,我们目前在东南亚还处于一个学习阶段,学习当地的消费习惯,当地监管的要求。2018年六七月开始组建团队,2018年11月新加坡公司正式开张,已经签了一些案例。比如,我们在泰国帮几家银行做他们的电子化“认识你的客户”(eKYC),在印尼也有帮助当地机构更好的进行风控的合作。在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也有很好的项目在洽谈中。除了东南亚以外,我们也在看日本市场,因为我们有投资人来自日本。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我们主要集中在对当地的金融机构进行技术赋能,不会自己去做业务。
《21世纪》: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资金炒作,如何区分伪区块链项目?
费轶明:确实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情况根本没必要用区块链,一些功能不用区块链已能做到。最终还是要看是解决了什么问题,比如提到的医疗场景,是否能够真正解决如何平衡个人隐私、以及有效地对保险进行管理,是否能真正解决实际生活以及商业活动中的问题。
虽然我们不能指望区块链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区块链是个好东西,这个技术的确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然而我们不是要炒作这个概念,而是找到好的场景来推广它,不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新闻推荐
专访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副秘书长曾博伟:亲子文旅市场:既在快速增长 也已开始洗牌
本报记者徐维维实习生俞亚静上海报道“亲子度假市场的痛点来自于供应端,传统做旅游、旅行社、酒店的人用传统的思维去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