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21家险企保费飙升 5家A股险企市场份额达55.5%
1月份21家寿险公司保费飙升超100% 5家A股险企市场份额达55.5%
■本报记者苏向杲
银保监会近期披露了今年1月份的行业整体保费收入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达69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8%。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银保监会并没有披露各险企具体的保费数据。《证券日报》记者获得的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共有21家寿险公司保费出现同比负增长,同样有21家寿险公司保费出现超过100%的同比正增长。值得关注的是,1月份A股5家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市场份额合计达55.5%,优势明显。
多家寿险公司近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保障型保险将是公司发力重点,未来将持续加大重疾险、长期寿险、长期年金险等产品得推动力度,部分险企提到将加大财富管理相关保险产品推动力度。
5家上市险企市场占比过半
整体来看,今年1月份,保险行业实现原保费收入8500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财产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508亿元,同比增长20.52%;人身险公司则实现原保费收入6991亿元,同比增长24.8%。
随着行业保费数据的出炉,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5家A股上市险企今年1月份的寿险保费市场份额情况也随之揭晓。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今年1月份,国寿股份、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合计原保费为3876.3亿元,占所有寿险公司原保费的55.5%。大型寿险公司今年1月份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增速方面,除中国人寿保费增速超过20%,其他几家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增速均在10%左右。
中银国际证券研究员王维逸认为,2019年开门红首月各家险企因产品策略、业务策略不同,表现差异性较大。中国人寿开门红主打分红型年金保险,定价利率更加激进。1月份,保费单月环比增长540.3%,预计中国人寿新单保费增速为正,且大幅领先行业。
王维逸同时提到,从目前二级市场对上市险企的投资风险来看,2019年开门红产品销售预期不佳,保障型保险产品保费增速不及预期,市场波动对行业业绩、估值的双重影响,利率下行均带来投资的不确定性。
中信建投分析师张芳则认为,中国人寿一方面凭借高预定利率的开门红产品推动保费规模大幅上升,另一方面得益于2018年首月保费的低基数,保费增速相较2018年大幅提升19.8pt;而平安、太保、新华采取价值导向的销售策略,适当降低高利率产品销售力度、积极弱化开门红效应与考核,致使保费同比增速出现下滑,但随着各公司全面转向保障型产品销售,预计新单保费降幅收窄,仍坚持看好价值主导型公司。
21家险企保费飙升
与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增速不同的是,今年1月份有21家险企的原保费增速超过100%,可谓真正实现开门红。
原保费增速超过100%的寿险公司包括:中融人寿、三峡人寿、招商仁和、复星联合、爱心人寿、横琴人寿、弘康人寿、复星保德信、天安人寿、华夏人寿、北大方正、东吴人寿、中意人寿等。
不难看出,上述多家公司为近两年新成立的公司,比如三峡人寿、招商仁和、爱心人寿等,由于这些险企保费基数较低,出现快速增长。华夏人寿、弘康人寿、天安人寿等成立时间较长的险企保费出现大幅增长颇为难得。
除上述险企1月份保费大幅增长之外,也有21家寿险公司1月份保费出现负增长。这些公司包括华汇人寿、君龙人寿、中法人寿、吉祥人寿、长生人寿等。
近年来,包括大型险企在内的不少寿险公司开始淡化开门红节点冲保费的行为,开始更加注重逐月的保费平衡发展,这也造成今年1月份各险企保费增速差异较大。
产品策略方面,今年开门红期间,大型险企加大保障型产品的销售力度,中小险企表现则呈现分化态势:部分险企开始转型保障,保费增速出现下滑;部分险企则依然冲击偏理财属性的产品,稳定现金流。
有险企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提到,该公司今年的产品策略主要涉及四方面:一是加大保障型产品开发力度及创新迭代,大力推进健康险产品改造升级;二是注重产品指向与市场定位,开发多层次年金,丰富财富管理的产品线;三是深挖产品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方案,不断创新的产品满足不断细化升级的市场需求;四是加强产品与服务紧密结合,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新闻推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陈雨康3月6日,上证综指收报3102.10点,涨1.57%,时隔9个月重新站上3100点;深证成指收报9700.49点,涨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