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券商观点> 正文

机构竞逐消费金融 博弈增量市场成“胜负手”

信息时报 2019-12-09 01:56

信息时报讯 近期,消费金融牌照引来金融机构、电商平台和互联网公司等多方竞逐。业内人士指出,基于市场前景和政策红利,消费金融牌照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有所凸显,因此引来了诸多机构的热捧。

各方玩家争抢赛道

日前,作为金融和互联网领域的两家头部公司,平安集团和小米公司接连拿下消费金融牌照,引发市场关注。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告诉记者,消费金融牌照的热度持续升温。在消费金融业务方面,银行牌照的获取难度非常高,而小额贷款牌照在新的监管要求下经营范围受到诸多限制,杠杆率方面也没有消费金融公司有优势。相对而言,消费金融牌照目前的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所凸显,因此引来了诸多机构的热捧。

目前国内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4家。另外,包括新获批筹建的平安消费金融和小米消费金融在内,还有5家拿到筹建批文的公司尚未开业。

从目前20余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背景来看,除了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外,苏宁、新浪、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和电商平台也跻身消费金融阵营中的生力军。

恒大研究院指出,银行资金的风控优势显著,但缺乏消费场景,正积极寻求合作,搭建场景实现转型;电商和支付平台场景丰富、长尾用户数据充裕,但受监管和资金限制,与银行合作、转型助贷是必然趋势;新兴互联网平台虽无法与传统机构正面竞争,但能够在垂直市场占得先机,依靠导流、助贷等实现差异化竞争。

积极拓展增量市场

消费金融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华南地区一位消费金融业人士表示,随着客户的共债和负债水平快速上升,消费金融公司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压力增大,风险成本上升,加之获客成本、资金成本呈上升趋势,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面临考验。

黄大智指出,虽然从长期看,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前景广阔,但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增速已经开始放缓,竞争加剧。目前国内消费金融市场最优质的一部分客户已经被信用卡业务等拿走,次优质客户基本已被头部企业开发完毕,消费金融公司要想快速发展,可能要进一步下沉用户寻找增量市场。

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认为,后续金融机构主要发展重点将在拓展消费场景、降低获客成本、提高风控能力(尤其是大数据风控)等方面。据中国证券报

新闻推荐

再融资新规催动产品周期更迭 2020年市场融资规模 有望触底反弹

非公开发行松绑后公开增发一些优势将荡然无存,与此同时公开增发在本周也出现了批文到期失效的情况。11月再融资市场再度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