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康师傅”非彼“康师傅” 台湾康师傅关停并不意味着康师傅方便面从此销声匿迹,但背后却折射出方便面行业困局
2015年,中国大陆方便面总产量为362.49亿份,同比下跌8.54%。本报采集
刚刚进入2017年,有关“康师傅解散”的消息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尽管事后证实解散的只是不产方便面的台湾子公司,但从中也透露出,在网络食品安全谣言、消费品质升级等问题的轮番挤压下,方便面行业深陷下滑 “泥潭”。有关专家指出,创新求变或是突出重围的唯一出路。
康师傅方便面并未销声匿迹
“康师傅方便面、饮料等主业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没有受到不利影响。”面对网络上有关康师傅的传言,总部位于天津的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回应记者说。
据其介绍,已清算解散的台湾康师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只是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经营范围仅限台湾地区,主营业务也多为方便面生产设备的租赁和进口,不涉及任何食品生产经营。
换言之,此“康师傅”非彼“康师傅”,台湾康师傅的关停并不意味着康师傅方便面从此销声匿迹。
记者获悉,台湾康师傅的解散与发生在2014年10月的油品事件有直接关联。当时,康师傅母公司顶新集团旗下正义公司在台湾陷入“黑心油”风波。作为“同胞兄弟”的康师傅也受到牵连。2015年8月,一则“台湾导游称康师傅使用馊水油”的视频在网上被转发,负面影响进一步发酵。
随后,康师傅多次发表声明,强调所谓的问题油并未进入中国大陆,但影响却已实实在在落地。2015年之后,康师傅控股在台湾地区已不再委托其他公司生产销售康师傅方便面,台湾子公司无任何实质经营业务。在这种背景下,董事会决定依法办理清算解散事宜并予以公告,台湾康师傅“曲终人散”。
方便面为何逐渐“褪去光环”?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方便面产量为483.8亿包,约占全球一半,平均每天有1亿多包方便面被打开,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方便面生产国与消费国。
然而,从2011年起,方便面市场进入下滑通道。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对占有市场95%以上的22家方便面企业统计分析显示,2015年,中国大陆方便面总产量为362.49亿份,同比下跌8.54%;销售额为490.91亿元,同比下跌6.75%。“这是一场横扫全行业的大滑坡,行业企业几乎无一幸免。”业内人士感慨。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方便面逐渐“褪去光环”?
食品健康问题无疑首当其冲。近年来,方便面厂商不时曝出的“丑闻”令大众消费信心接连受挫。除此之外,消费者对于食品健康的追求日趋明显。近几年,大众消费品质升级步伐加快,方便面、啤酒、火腿肠等快消品几乎都出现下滑。在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看来,方便面销量的下滑是消费者饮食习惯变化的必然结果。
方便面消费的主要场合也在日渐萎缩。曾几何时,长途颠簸的绿皮列车上,泡上一碗热腾腾的方便面是不少乘客的选择。但随着高铁的普及、列车行驶时间的缩短,绿皮列车这块方便面的主阵地已难以坚守。
此外,众多网络外卖平台的兴起,让白领、学生们吃到保温、快捷的食品成为可能,方便面市场一再萎缩,不断退守。
品质升级期待破茧重生
在国内方便面企业普遍陷入寒冬的同时,国外品牌在国内却日渐受宠,行业不得不面临“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尴尬。
凯度消费者指数研究发现,截至2015年7月,进口方便面的城市渗透率已达6.6%,年市场销售额更以22%的速度增长。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进口方便面浩浩荡荡在国内铺开了摊子。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钟凯认为,在无法获得新鲜食物的环境下,方便面仍然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能够迅速解决人的饥饱问题。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指出,方便面企业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须在产品的健康问题上下功夫。尤其在食材上,要提高技术来保证最大限度的健康。
从他山之石中找到灵感,康师傅、统一等品牌近来也纷纷推出强调熬制高汤系列的升级产品,以改善方便面产品的营养性。康师傅还在天津建设方便面印象馆,将整个生产流程完全展现给消费者,以尽力消除大家心中的疑惑。方便面行业的品质升级已经见到了市场成效。
专家建议,未来方便面企业应对市场消费人群应进一步区分,在高端市场上有所作为。从国外品牌在国内的成功推广看,这些价格普遍在5元以上的“高价”方便面,不但没有束缚住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反而在价格与质量匹配的前提下,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此外,业内呼吁,未来同行之间应多一些包容、理解,让市场竞争回归良性轨道,共同努力帮助大众重拾消费信心。
(新华社天津1月6日电)
新闻推荐
小型电动车:禁上路还是给出路? 专家指出,此类车辆行业标准和监管政策缺失和数量迅速扩张,或造成城市交通管理“破窗效应”
时速60公里以内、乘员不超过4人、总质量不超过1200公斤……近年来这样的四轮小型电动车持续“走俏”,业内估算目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