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过去18个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不足
中国欧盟商会认为,过去18个月以来,中国在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地方营商环境、消费品关税和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在国有企业改革、知识产权和监管体制方面大力推进改革步伐。
《财经》记者 马霖/文 余乐/编辑
中美贸易战阴霾持续多月,如果人们可以从贸易冲突中得出任何明确的结论,那一定包括:抬高贸易门槛或关上贸易通路对贸易双方都意味着麻烦和损失。
《财经》近期对话的多位专家均表示,特朗普试图以出重拳的方式解决问题会带来市场的情绪反应,中国应坚定不移地用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贸易冲突,进一步扩大开放,调整产业、贸易结构,这是优于非理性贸易战的选择。
谈到过去一年半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何墨池认为,以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中国扩大开放做出承诺为里程碑,中国在过去近18个月以来改革步伐大大提速,“这体现在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加强、消费品关税大幅下调、地方营商环境和外资企业研发环境的改善等方面。” 何墨池说。
“中国已经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效,在农业、工业和金融等领域放宽准入和市场,国外公司和资本可以享有更高的所有权,这对于外国投资者意味着更大的获利机会。”地缘政治经济学家、战略咨询公司FutureMap董事帕拉格•康纳向《财经》记者表示。
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发表演讲之后,中国国务院随即发布了旨在扩大对外开放、减少外资准入限制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文件),七个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39号文件)。今年6月28日和6月30日,中国再公布新版负面清单,减少对外资可投资领域的限制。
“国务院在一年半里连续出台三个扩大开放、促进外资增长的文件,这么密集的出台,以前还没有过。”中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对《财经》记者说。
但同时,中外专家的另一项共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力度还远远不够。2018年是中国迈入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第17个年头。改革初期,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大量未开发的机遇及庞大的人口基数,随着中国的产业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升级, 面对发展阻力,加速改进发展模式的时刻已经来到。
“中国已经具备进一步开放的能力,不论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还是在全球价值链中进一步提升地位,中国都应该坚定不移地开放准入,继续加速扩大开放,深化改革,这也可以化解贸易战带来的挑战。”王志乐说。
一位国际贸易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受益于世界经贸流动的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尤其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机构改革,同时将改革方案更细致化,落实为可追溯的执法依据和明确的时间表,为民企和外资提供更公平的营商环境。
以银行业为例,银行业的垄断性地位持续挤压实体行业。王志乐认为,应进一步鼓励外商参与竞争,倒逼中国银行业提升效率。他表示,按照销售额,中国十家进入世界500强公司的银行,其利润之和占据榜单中所有110家中国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50%以上,而进入该榜单的八家美国银行的利润之和仅占榜单上130家美国企业利润总额的1/10,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空间巨大。
同时,中国也应该在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进一步履行世贸规则中的一些原则性规定。王志乐表示,入世后,中国将大部分有时间限制的具体指标都落实得很好,比如2006年中国确实将汽车关税降到了25%,但他认为,对“走向更开放的市场经济,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这一原则性规定,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中国还可以在汽车领域,进一步降低关税,因为中国已经拥有了更大规模的生产能力,降税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已不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专家也指出,中国在扩大开放过程中还需要平衡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康纳表示,中国在国企、金融和非金融领域去高杠杆问题上也需要多加小心,注意保障就业率,并同时着力于提升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何墨池认为,“我们理解改革的复杂性,也看到中国采取了措施,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推进公平开放的环境,增强与外界的沟通,中国可以逐步化解改革矛盾。”
中国欧盟商会也在同期发布了《后达沃斯时代的中国:改革势在必行》报告,对过去18个月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不足做出总结。《财经》对这份报告做了摘编,内容如下:
中国欧盟商会认为,过去18个月以来,中国在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地方营商环境、消费品和研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 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加大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是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变。环保政策已经升级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环境保护目标已经纳入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对外资、民企和国企的环保政策执行要求也越来越一视同仁。
中央环保督察组成立以来,环保违法行为处理率达到88%,环境守法率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8月7日开启的第四轮环保督查收到了39585件环境问题举报,截至9月中,罚款共计人民币4.66亿,超过32000家企业被要求整改,5763名官员因治污不力而遭到问责。
环保政策执行力度加大带来的积极结果是,201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明显下降,中国提前三年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2009年,中国承诺到2020年之前将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40%至45%,中国2017年的累计削减幅度就已经达到46%。
• 地方营商环境改善
国发〔2017〕5号文件和国发〔2017〕39号文件出台后,多地地方政府率先为企业松绑,减轻行政审批负担。尤其是北京市政府带头改革,多数审批手续能够实现“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大幅简化了企业的行政审批负担。
近期内,地方营商环境的优化力度将继续加大。5月初,李克强总理宣布将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缩短若干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时限。根据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将由平均20多个工作日减至8.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将由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减至120个工作日。
• 医药消费品领域环境更加宽松
医药领域政策感受到了明显的改革气氛,其中将药品注册周期从五到七年缩减至国际通行的两到三年,是其中一项重大变革。这一举措减轻了药企的行政负担,更重要的是使中国的消费者和患者能够更快地获得创新疗法。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最新版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时隔八年之后于2017年发布,本次目录将36种新药纳入了医保支付范围。另一项旨在降低行政审批成本、加速新药上市的举措是,自2018年起,进口化学药品可凭企业自行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书完成通关。
此外,2018年5月,政府对28种进口药品实行零关税,降低了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其中包括抗癌药品。同月,中国颁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这将有助于增加对这一重要医学领域的关注,并可能推动创新。
• 其它消费品
2017年12月1日,中国实施了针对消费品的关税政策调整。此后,财政部再次于2018年5月31日下调1449种商品的关税,降税的商品范围进一步扩大,例如婴幼儿奶粉的平均关税从20%下调至零关税;牛油果和蔓越莓干的关税税率从25%分别下调为7%和15%,关税调整也使得这两种商品在中国消费者间的受欢迎程度迅速攀升。
同时,2018年5月22日,中国也宣布降低进口汽车关税,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所有汽车整车关税下调至15%,汽车零部件关税统一下调至6%。
• 研发环境提升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研发的政策激励力度,越来越多外资企业能平等地享受政策,其中地方政府为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进驻,展开了激烈竞争,并为此推行了许多优化研发环境的有力举措。
与此同时,欧盟商会认为中国仍需在国有企业改革、知识产权和监管体制方面大力推进改革步伐:
• 国有企业改革
目前中国的国有企业仍可以在多个领域里占据优势地位,甚至可以完全排除来自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他们也更容易获得融资,以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标价格拿下采购订单和政府合同。
同时,某些领域名义上已开放,但因为国有企业在行业的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因而竞争空间受到极大限制。例如,在能源行业中,国有企业不仅垄断了输配电网的控制权,也同时参与能源生产。这样一来,从事能源生产的私营企业就不得不与控制当地电网的国有企业建立联系, 并同时与之竞争,这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
国际班轮运输业也面临类似的挑战,国有企业在港口和涉港口服务的领域占据支配地位,同时也控制着中国船队的大部分股份。这导致外资航运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据业内多家欧洲企业反映,在与中国国有航运企业的竞争中,后者往往能优先得到港口和相关服务。
而国有企业的垄断会损害市场效率和消费者利益,当公平竞争遭到破坏,个人消费者和私营企业的选择余地会缩小,产品和服务质量会降低,价格也会上升。
• 知识产权
尽管知识产权法院制度初见成效,高额侵权赔偿机制也开始推行, 然而,由于企业来之不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保护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充分信赖的知识产权体系,改革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一些企业和工业品制造商仍认为,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未能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许多企业不仅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还会因为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遭而致名誉受损。
除此之外,许多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因不公平的技术转让政策而却步不前,而中国对于信息流动施加的种种限制——从日益严格的互联网管控、对VPN的限制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有关数据使用的限制条件——都大大削弱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价值。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在华企业必须将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引发了企业对安全问题的深切担忧。同样地,中国政府还强制要求在华企业通过中国高度管控的信息基础设施或政府认可的VPN(同样受政府管制)访问其境外总部数据,企业不免担忧其商业机密易被泄漏。
• 监管体制
目前,中国的监管体制仍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冗长的审批周期、复杂的行政审批手续、牌照发放要求、是内外资企业共同面临的主要挑战。
其中牌照发放问题还普遍存在于银行、保险、电信和消费金融等诸多行业。近几年来,保险业务牌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过去18个月只有少数几家外资企业获得了进入再保险市场的牌照。而尽管中国取消了银行业的外资持股限制,但是,在没有相关牌照的情况下,外资银行也无法进入国有银行已经占领的市场。
同时,虽然中国宣布将放宽汽车业股比限制,众多外资车企纷纷表示并没有调整合资形式的计划,因为合资的作用在于其中国合作伙伴能够帮助外资企业更好应对中国不透明又多变的监管环境。
中国欧盟商会在报告中总结称,国际企业界在过去18个月中见证了中国改革进程相对以往更加迅猛地向前推进,中国的改革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进展。但中国还有很长的改革之路要走。中国应该用深入而广泛的市场改革方案代替当前有限制性和选择性的模式。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是有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需要通过一系列配套措施,改善监管环境,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平等待遇。
同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并在引入或修订政策及法规时确保透明度和可预测性。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健全的制度和法规体系之上,才能确保所有市场参与者按照相同的规则公平竞争。 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政府机构重组为推动改革进程提供了理想的契机。中国领导人如何把握和利用这一时刻,将奠定未来数年的发展基调。
(作者微信:Marlin241849,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