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拼抢“互联网新生代”新华社记者 吴雨
近期,工商银行推出了首张以人气偶像为卡面的信用卡,希望用流量明星来为信用卡“引流”。在竞争激烈的消费金融市场,信用卡机构开始下沉客户群体,深挖客户需求,“卡奴”正逐渐变为“卡主”。
近年来,消费金融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信用卡行业发展也遇到了重要窗口期。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0.44张;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5.8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信用卡机构纷纷各显神通,明星代言、定制卡面、线上申请等营销方式层出不穷。银行卖力营销的背后,是目标客户的年轻化。谈起最近信用卡推出诸多“时尚”的营销活动,工行牡丹卡中心总裁王都富表示:“什么人更需要消费信贷?当然是年轻人,他们是消费的主力军,更是银行的重要客户。”
过去,信用卡机构更多出于风险考虑,将目标客户定位于中高端客户。但随着诚信体系不断健全、人们消费观念发生改变,18岁至30岁的年轻客群正逐渐成为信用卡主要的发卡和服务对象。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互联网新生代”,年轻客群消费欲望更强,小额低价的常用品分期占比高于其他客群。这类人群享受消费、乐于分享,体验好的产品与服务往往会通过互联网传播,转化为消费力。
为了应对“互联网新生代”客群的消费行为变化,传统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转型,从营销到定价紧盯年轻客群需求,甚至在宣传推广方面也尽力贴近他们的社交圈与话语习惯。
“现在年轻人到网点越来越少,购物消费都通过网络完成,守株待兔的营销方式已经不适用了,信用卡需要全方位拥抱互联网。”王都富说,2017年年初工行信用卡新增用户来自线上的不到6%,目前这一数据已跃升至75%。
这两天北京市民李女士正在两款信用卡之间做选择。“两张卡给的信用额度都差不多,但一个额外有电商优惠,另一个有影视音平台会员特权,这让我选起来有些犹豫。”李女士告诉记者,最后爱网购的她还是挑中那款网上购物可享优惠的卡。
“由于多类市场主体激烈竞争,消费信贷产品的供给更加多元,卖方市场正逐步转化为买方市场,也就是说消费者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一名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年轻客群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人群,他们对于移动互联化、个性化更加强烈的诉求成为传统金融机构创新的“指挥棒”。
当下,各行信用卡紧盯年轻客群需求,不仅卡面追求“高颜值”“时尚感”,而且积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扩大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并加大与平台电商、影音文娱、社区便利店、餐饮商圈等商户跨界合作。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消费者的消费信贷获得率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市场出现了多头借贷、过度授信等问题,信用卡行业面临风险增大的压力。数据显示,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11.48亿元,同比增长近17%。
“这几年信用卡领域的风险演变很快,以前主要面对信用风险,现在输入性风险、欺诈风险不断攀升。”王都富说。随着线上渠道迅速成为获客的主渠道、客户年龄逐渐年轻化,消费信贷呈现出申请简单、审批快速等特点,信息不对称给信用卡机构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在信用卡转型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风控模式显然不够用了,大数据风控或成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当下,多家银行都成立了大数据决策中心,通过大数据风控加强信用卡受理环节的信息校验,提高欺诈申请侦测水平,结合额度使用、逾期情况等差异化动态授信。
从“卡奴”到“卡主”的转变不光是信用卡机构一方努力,还需要刷卡人正确经营信用。专家表示,在信用卡机构调整风控措施的同时,年轻的消费一族也应学会为自己的账单负责,形成正确并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避免过度消费。
新闻推荐
6月30日是央行原本要求的“断直连”最后期限,但近日有支付机构称收到断直连将会延期的口头通知。所谓“630断直连”,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