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未成年人是网游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
游戏页面出现连串的色情、赌博引流信息,聊天频道低俗言论频繁可见;网络生成的身份证号及杜撰的姓名就能通过游戏认证,游戏频道未成年人充值不受限制……南都对20余款手游进行测评,发现这些“体验”就出现在当前部分热门手游当中。即便通过游戏设置的未成年人系统,使用未成年人账号进入,这些不良信息也毫无遮掩,平台防沉迷系统漏洞明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大部分年轻人生活和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主流舆论对网络游戏的评价从负面走向割裂,一方面,游戏行业由于其可观的利润与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认为是朝阳行业,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移动支付的发达,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带来的精力占用与财产损失等负面信息也更为突出。如何让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这一代未成年人与网络游戏“友好共处”并得到恰当的保护,成为横亘在社会、游戏行业与家长面前的一大问题。
网络游戏生态的改变,需要社会共同治理,各方均不可缺位,各自的职责亦无法相互替代。
首先,游戏平台有责任对旗下游戏中的未成年用户进行识别,并给予恰当的保护。一方面,这是不可逃避的法律义务。2020年10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章节,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同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另一方面,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面对庞大的未成年人客户群,游戏公司作为第一责任方,给予未成年人恰当的保护,是对社会负责的基本态度。
目前,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保护程度的表现,主要在于以未成年人身份登录时是否有筑起有效“防火墙”,以及防沉迷系统的运行情况。南都测评发现,部分热门游戏防沉迷系统下仍有充值打赏漏洞,例如,未成年人账号在赛事频道的打赏中或购买电竞队伍游戏服装时,充值金额可突破限制。而有的游戏未成年人充值受限但购买周边游戏产品金额不受限等。至于以未成年人账号登录,仍能看到涉黄涉暴信息等问题,需要分类处理。对于聊天频道的非法赌博等引流信息,无论受众是否未成年人,游戏平台都应主动处理或加强对举报的回应,这不仅是不良信息,还涉嫌违法;而对于游戏论坛中同人作品的尺度问题,只要在合法范围之内,不应干涉创作自由,可以分板块隔断,采用技术手段禁止未成年人进入。
显然,游戏平台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当然,游戏平台需要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但网游生态的改变和综合治理,本质上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可能完全指望游戏平台。
最基本的游戏分级制度,就需要立法及政府部门来完成。实际上,大部分热门游戏都不适合全年龄段用户,尤其是低幼龄用户。建立网络游戏分级制度,不仅是南都调查中50.1%受访家长的希望,也是游戏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游戏内容本身就不适合未成年人,就应该把他们挡在门外,把他们放进去再讨论如何保护是无解的。
此外,家庭教育亦十分重要。多位专家指出,亲子关系紧张、家长长期与孩子缺乏沟通,或强制性禁止孩子玩游戏,可能会加剧孩子对网游的沉迷。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家庭是预防未成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第一道防线,在孩子接触游戏之前,家长可以进行协商、引导,并订立规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和自制力。
网游生态的改变,需要社会共治。游戏平台尽到应尽的社会责任,政府部门建立相适应的行业制度,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才有可能更好地保护网络游戏中的未成年人。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记者张柳静你吃过网红冰淇淋吗?现在的冰淇淋口味可真是层出不穷:双黄蛋、椰子灰,甚至出现了芥末的、鱿鱼的、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