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全球首席执行官高斐德详解在华业务 全资法人机构落地北京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本报记者黄斌北京报道
1月16日,在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在北京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备忘录的同时,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还与跨境清算公司(CIPS运营机构)签署了合作意向书,以进一步深化双方在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方面的合作。
SWIFT全球首席执行官高斐德(GottfriedLeibbrandt)表示,成立新的全资法人机构,目的是“为中国用户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并“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本地监管机构的紧密沟通”。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出席该签约仪式并在演讲中表示,在华成立全资子公司并落户北京,有利于SWIFT在中国业务迈上新台阶,标志着北京市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的新进展,也是人民银行统筹管理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一步。
将加强本地化服务
SWIFT于1985年进入中国,目前在中国的金融、企业用户已经超过500家。随着中国用户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市场在SWIFT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
2009年,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SWIFT顺势制作并发布月度“人民币追踪”报告,监测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中的使用量,以此评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
2012年后,在SWIFT全球董事会中,已经有一位SWIFT中国董事席位。
而在华独资公司的落地,则是SWIFT进一步做大中国市场业务的举措。
“未来全资子公司的落地,最重要的就是将SWIFT产品服务本地化,符合中国市场用户的需求。”高斐德在签约仪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将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这也是SWIFT进一步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高斐德续称,在华30多年来,SWIFT致力于推动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的连接,“在互联互通上面我们将国内的金融机构通过SWIFT的网络跟国际的市场进行接轨,国内接入SWIFT网络的机构,3-4年之前大概200多家,到今天已经增加到了500多家。”
此外,SWIFTGPI(GlobalPaymentInitiative,全球支付倡议)的进展亦得到披露。
2017年,SWIFTGPI在中国启动。该产品旨在通过提高跨境支付的速度、透明度和可预测性来提升代理银行业务的客户体验,特征是可大幅提高交易速度并降低费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众多中资行陆续加入。
据SWIFT提供的数据,截至2019年1月16日,已有141家中资银行加入SWIFTGPI,这些银行的跨境支付量占到所有中资银行跨境支付量的97%以上。
高斐德透露,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440多家银行加入GPI,SWIFT的目标则是,“2020年之前100%的客户加入其中。”
“未来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支持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国际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高斐德说。
CIPS与SWIFT为合作关系
SWIFT方面称,设立全资在华机构是SWIFT在华业务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该全资中国法人机构成立后,SWIFT将向中国金融市场提供更全面的本地化产品和服务,以更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此外,人民币将成为除美元、欧元之外SWIFT产品和服务的第三种计价货币;这是SWIFT切实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2015年10月,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InterbankPaymentSystem,简称CIPS)横空出世。该系统是中国央行组织开发的独立支付系统,旨在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满足各主要时区的人民币业务发展需要,提高交易的安全性,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落地之初,CIPS曾一度被市场解读为SWIFT在人民币清算领域的竞争对手。1月16日,高斐德亦对二者的关系做出解释。
“CIPS是一个人民币跨境清算运营机构,而SWIFT是一个传送金融讯息的平台。所以我们之间是天然的合作,而非竞争关系。”高斐德表示,此前诸多媒体对SWIFT存有误解,更为直观的区分还可从“是否处理支付”为切入点,“SWIFT负责将交易讯息传输给平台上的银行等机构,不处理支付的事情,而CIPS需要实实在在去处理支付和清算。”
范一飞在签约仪式上表示,SWIFT在华独资机构成立后,将加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范一飞续称,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和改进相关服务,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促进金融平稳发展。边界清晰、健康可持续的多层次基础设施体系是各方共同利益所在,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也是大家的共同期待。
新闻推荐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为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回归县域法人机构本源、专注支农支小信贷主业,银保监会最近发布了《关于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