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基金> 正文

基金经理纷纷自掏腰包,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公募信心足 自购不手软

深圳商报 2021-05-12 06:46

(记者 詹钰叶)今年市场整体走弱,公募基金纷纷自购旗下产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仅公募基金自购旗下产品的规模就超过了12亿元,涉及47家基金公司、102只产品。总体来看,在自购的选择上,权益类产品更受青睐,自购金额占比达71%。此外,还有不少基金经理也采取了大手笔自购,以显示对产品与行情的信心。

具体机构方面,年内自购最积极的是天弘基金,累计自购22次、金额为1.7亿元,自购的基金产品主要为权益类;工银瑞信年内自购3次、金额1.6亿元,其中自购QDII基金达8000.39万元;永赢、国泰与富国基金年内自购超5000万元;华夏、招商、易方达、国寿安保等38只基金年内自购的金额超过千万元。

具体产品方面,工银瑞信大和日经225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QDII)自购金额最高,为8000.39万元;工银聚利18个月定开混合获得了7000.28万元的自购;天弘益新、永赢惠添益混合与富国天润回报混合自购金额超5000万元。

基金经理也纷纷自掏腰包表态。5月还未过半,来自汇丰晋信、鹏华基金两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宣布自购:汇丰晋信核心成长混合拟任基金经理陆彬出资506万元认购该基金;鹏华品质优选基金经理袁航出资100万元购买该基金,这是袁航年内第二次自购该产品。

从公告看,自购的理由主要包括“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有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市场越是波动,基金自购越不会“手软”。“如果投资人因为市场波动出现情绪低迷,喊话等操作带来的提振效果,远不如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采取掏钱自购的实际行动好。”他认为,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会认为自己与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实现了利益绑定,拥有更充足的信心去面对净值波动。基金公司自购新产品的目的可能包括了提高发售热度、促使基金尽快达到成立条件等,而相比之下,自购老基金或许是为了向基民释放看好市场的信号。不过,该人士并不建议基民在择基时过度关注基金自购行为。

新闻推荐

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剧 申购资金向头部产品集中

(图片来源网络)本报综合消息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公募基金总数达7846只,资产净值规模超过21.96万亿元。市场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