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投资> 正文

《见识》大视野下的常识、通识与见识

南方都市报 2018-12-21 06:24

《见识》,吴军著,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3月版,49.00元。

吴军在《见识》一书中,对所谓成功学书籍是持批判态度的。但客观而言,《见识》一书有很多职场指南,很容易被归类到“成功学”,何况它还有个浓浓鸡汤味的副题———“你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但这本书从吴军个人火爆的《硅谷来信》等公众号专栏脱胎而来,早已证明作者开阔视野下的“见识”。

何谓见识?作者的中心观点是,相比于其他资源和因素,个人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吴军作为自然语言处理和搜索专家,又在谷歌和腾讯担任过高管,进而在硅谷从事风险投资,他在书中对见识的分析,主要来自他对自己职场经验及人生经历的总结。吴军在书中透露了谷歌成长的许多内幕故事,也坦承他对庄子的喜爱,并极度推崇太史公的《货殖列传》。他的中西交融的背景以及从事前沿精英行业的经历,令到本书就内容而言不仅引人入胜,也有了更大的说服力。

在我看来,《见识》的最大价值,不仅在于给即将进入或已经身在职场的年轻人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个人精进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乃至实操术,更在于作者对我们身处的国家、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进行了恳切的分析。我将作者的观点归纳为“乐天知命”。所谓乐天,就是作者认为在当下中国的大环境下,对个人而言“成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而所谓“命”,就是“环境的因素和我们自己对未来走向划定的方向”。无疑,《见识》尤其在鼓励那些出身草根的年轻人保持梦想,提升智慧,用“见识”来改变命运,不轻易向“阶层固化”的墙壁低头。

但作者并没有将成功“神话”,《见识》开篇讲的不是职场,而是恋爱和婚姻,将找到一个好配偶当成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并由此论述人生“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吴军在书中纵论“见识”,其实很多时候是在用常识讲道理,并通过强调阅读来灌输一种通识教育。作者将职场的完美进阶分为常识、科技和艺术三部分,而艺术的部分(作者指一种得心应手无师自通的状态)根本上与良好的通识教育有关。因此,这本书更有必要值得家长和中小学教师一读。用吴军的话说,要“先让父母成熟起来”。处理职场关系所需的待人接物等常识,更应该在家庭和学校就学到手。

我认为《见识》一书中写得最好的部分“人生需要做减法”“拒绝伪工作者”等章节,作者分享了他“做事的诀窍就是少做事,甚至不做事”“我们需要林黛玉,也要走出林黛玉困境”等心得。不要简单从字面理解这些妙语,去读《见识》吧,或许会让自己找到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刘晨)

新闻推荐

最大输家:滴滴3.7亿美元投资恐血本无归

伴随着ofo小黄车陷入资金困境,ofo的股东也面临投资打水漂的风险。近日,澎湃新闻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创立于2015年的ofo,...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