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外汇> 正文

人民币汇率“破7”,涨落符合市场规律

新京报 2019-08-06 02:10

■社论

不必过分紧张于人民币“破7”,这不过是人民币进入“双向浮动”时代的新开始。

在这半年来不断的探底式浮动中,人民币终于还是“破7”了。

8月5日一早,人民币在岸市场11年来首次击穿“7”的关口。截至昨日9点20分,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最低跌至7.1057,创2017年1月以来新低。此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开盘后也迅速跌破7关口,最低报7.0414。

而从与公众留学、出国换汇更为相关的人民币中间价来看,尽管尚未“破7”,但也创下了最大跌幅。据外汇交易中心网站数据显示,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229个基点,报6.9225,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跌破6.90关口,且跌幅为2019年5月16日以来最大。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何时破7”的疑问,几乎成为了悬在汇率变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仿佛人民币一旦“破7”,就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浪潮将要汹涌袭来。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论是6.9还是7.0,不会比6.8和6.9之间的差异更大,所谓的“7”关口,更多只是长期市场预期所形成的“心魔”。

回过头来看,人民币破六向五的升值预期,也不过在三四年前。但即使是在当时,同样市场上也有关于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风险预期。对于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来说,长期的单边升值抑或是贬值都是弊大于利,除了对于外汇交易的投机者有利好之外,这对货币的购买力和国内消费水平来说都没有直接的影响。

正如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所指出的,如果回顾过去20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既有过8块多的时候,也有过7块多和6块多的时候,现在人民币汇率又回到7块钱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人民币汇率“破7”,这个“7”不是年龄,过去就回不来了,也不是堤坝,一旦被冲破大水就会一泻千里;“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很正常。

人民币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逐步演进至现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历了1994年汇改、2005年“7·21汇改”和2015年“8·11汇改”这三次重要的改革,而每次改革都使得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特别是以8·11汇改为分水岭,人民币汇率彻底告别单边升值模式,有弹性的双向浮动成为新常态。

此外,8·11汇改还改变了单一盯住美元的机制,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央行还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础稳定。

而我们从当下来看,所谓的人民币汇率“破7”,其实仅仅只是对美元的贬值,对于包括英镑、日元、澳元等其他主流货币在内,人民币甚至还保持了浮动升值趋势。事实上,在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的贬值,对于那些在摩擦中受冲击的出口企业来说,反而是一项重大利好。

因此,在这样一个被市场长期预期所误导的“心理关口”,其实更有必要重温当时2015年8·11汇改的初衷:告别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或贬值,让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必过分紧张于人民币“破7”,这不过是人民币进入“双向浮动”时代的新开始。

新闻推荐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占全球近30%

外管局首次披露外储经营业绩和货币结构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占全球近30%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201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