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解压贸易摩擦:规避关税壁垒 筹划境外设厂
见习记者张赛男上海报道
中美贸易摩擦正在真实地影响企业。
“本来公司打算在美洲市场有所布局,现在因中美贸易摩擦的缘故,在美洲布局的步伐放缓,考虑转去中东或者非洲地区拓展新市场。”9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长虹华意(000404.SZ)证券事务部,对方作出上述回应。
“之后可能不直接通过国内进行交易,会通过西班牙的子公司开展对美业务,现在已经开始往西班牙转了。”上述人士补充道。
一方面,通过开拓海外新市场弥补美国市场损失;另一方面,借助境外其他子公司展开对美贸易。这是当下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打出的两张牌。
更有出口型企业正加快出海步伐,欲采取境外开设工厂的方式,摆脱加征关税的掣肘。
莱克电气(603355.SH)在半年报中就提出,“若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征收税率从10%提高至25%,公司有可能会采取通过境外开设工厂的措施来应对。”
贸易摩擦的市场效应
从3月2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多种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已经历时5个多月。经过数月的发酵,贸易摩擦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开始显现,尤其体现在机电、通信、家电等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
“不可能没有影响,只要是有对美业务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只是程度的大小。”一位家电出口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向记者分析:“家电行业中很多头部企业的海外业务要占三分之一左右,尽管在家电行业还没有出现类似于对中兴的制裁案例,但风险肯定增加了,至少是增加了出口销售的难度。”
9月6日,秦川机床(000837.SZ)证券部人士告诉记者,上半年美国市场的订单量有所下降,但美国市场占比较小,而且可以利用在北美的ABM、QCA公司和汉工美国齿轮刀具公司的平台,开拓美国市场,所以对公司影响不大。
“经测算,公司被纳入征税清单的产品营收约1000万元,产生的影响约100万元。”上述人士表示。
从目前出口型企业的反应来看,普遍认为影响不大。但由于存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可能性,尽管业务占比较小,多家上市企业对前景并不乐观。
“后期的影响肯定会越来越大,公司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四川长虹(600839.SH)证券部人士说。
有中兴通讯的案例摆在眼前,对通信电子行业来说,前景似乎更不明朗。
兆易创新(603986.SZ)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其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由于对美业务占比低,对公司影响不大。但美国是公司的重要市场,我们一直在开拓,今后还是会继续做,会受到加征关税的影响。”
上述人士强调:“芯片产品的高端市场在美国,贸易摩擦直接带来成本的上升,盈利必定受到影响。但作为企业不能因此就放弃,如果我们现在不去做,以后的机遇可能还不如现在。”
应对贸易壁垒“组合拳”
尽管多家公司声称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有限,但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仍然让企业感受到危机,纷纷在半年报中给出应对之策。
长虹华意提出,将加大中东、东南亚、南非等潜在市场开拓力度,尽可能减少在美销量下降的影响;在有利润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西班牙巴塞罗那基地对美出口产量。同时,加快在关税优惠、人工成本等综合成本较低的地区投资建厂的论证并择机实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将设厂的目标放在了东南亚。
江苏国泰(002091.SZ)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美国是我们的主要市场,但要规避风险有很多措施。比如市场要多元化;增加产品出口档次,提高附加值等。此外,公司在东南亚设有工厂,可由东南亚对外出口。”
此前的8月28日,在万丰奥威(002085.SZ)召开的上半年业绩交流会上,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公司在国外有生产基地,在印度也设有工厂,思路是朝东南亚拓展,避开贸易摩擦的影响。预计贸易摩擦对利润影响不超过1000万元。”
9月6日,秦川机床、ST德奥(002260.SZ)人士均向记者表示,未来不排除在东南亚设厂或通过东南亚进行贸易流转的可能性。
也有企业抢占先机,通过兼并重组,率先在美国完成布局,因此对中美贸易战的长期影响相对乐观。
9月6日,打印机芯片商纳思达(002180.SZ)证券部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公司收购美国知名打印耗材厂商SCC,海外业务比例一跃至95%,但因为兼并的是美国本土企业,规避掉了贸易风险。
电子显示设备生产商利亚德(300296.SZ)的部分显示产品在2000亿收取关税清单中,但中美贸易战对公司中长期影响较小,也主要得益于海外布局的完成。
公司称,三年前在欧洲斯洛伐克投资布局,业已建成投产的LED显示工厂,为快速服务欧洲市场,并应对中美贸易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投资了美国NP公司,本土化产线将于2018年9月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以规避进口关税的影响。
不过,海外设厂并不是“万能药”。
“对公司来说,海外设厂还不现实,因为就生产过程而言,海外的产业配套还做不到。所以目前在海外没有生产公司,只有销售公司。”浙江永强证券部代表向记者表示。
洪世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海外建厂是规避风险的一个措施。企业可以享受当地国的政策优惠、规避关税问题。
“但难度在于固定成本的增加,如果只是成立一个销售公司,产品卖不出去大可以撤掉,那是变动成本,是可控的。但建厂就是固定成本,是一笔非常大的投入。未来能否收回成本、能否在当地扎根,都存在风险。”洪世斌说。
新闻推荐
主动适应监管新形势 融资租赁业回归本源 前海:探索细分市场融资租赁之路
前海亿博盛专攻汽车租赁市场,其中正式运营的网约车达2000余台。■深圳特区报记者马培贵/文何龙/图2007年以来,我国融资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