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新闻> 正文

国家版权局今年重点整治网络转载、短视频、网络动漫侵权

《财经》 2018-10-22 21:20

国家版权局今年集中整治网络转载、短视频、网络动漫等领域侵权盗版多发态势;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在版权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财经》记者 黄姝静|文鲁伟|编辑

“今年将集中整治网络转载、短视频、网络动漫等领域侵权盗版多发态势,重点规范网络直播、知识分享、有声读物等平台版权的传播秩序。”提及正在进行的“剑网2018”行动时,国家版权局管理司司长于慈珂在国家版权局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版权博览会上透露。

于慈珂还指出:目前各地版权部门实施重点监管的重点网站达到了3000多家。其中,国家版权局直接对20家大型视频网站、20家大型音乐网站、8家网盘开展版权重点监管。

博览会上,多国版权主管部门的代表、专家,从立法、政策、平台治理等多个方面热议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版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重点规范网络直播、知识分享、有声读物等平台版权

在司法保护方面,于慈珂介绍,中国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在不断健全。2014年至今,国内多个主要城市先后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及互联网法院。另一方面,著作权的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

最高法院颁布的《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7)》显示,2017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20多万件和19万多件。其中,新收著作权案件数量为13万多件,同比上升57%,占2017全国地方各级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总数的68%。

杭州互联网法院提供的信息则显示,法院成立一周年以来,办理的一万多件案件中,知识产权案件占比超过40%。

在行政执法监管层面,于慈珂透露,“剑网2018”,即第15次剑网行动正在进行中。今年将集中整治网络转载、短视频、网络动漫等领域侵权盗版多发态势,重点规范网络直播、知识分享、有声读物等平台版权的传播秩序。

剑网行动自2005年开始,由中国国家版权局联合其他4个部门开展,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商业模式,不断调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为。

于慈珂表示,“剑网2017”专项行动期间,各级版权监管部门会同网信、工信、公安部门共检查网站6.3万个,关闭侵权盗版网站2500多个,删除侵权盗版链接70多万条,收缴侵权盗版指令200多万件,立案调查网络侵权盗版案件500多起,会同公安部门查办刑事案件57起,涉案金额1亿多元。

公开信息显示,最近一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具体监管行动在9月末,国家版权局针对网络转载版权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版权问题,在京约谈了13家网络服务商。

于慈珂还在发言中指出,国家版权局自2009年起不断加强对有影响的网络企业的重点监管。目前,各地版权部门实施重点监管的重点网站达到了3000多家。其中,国家版权局直接对20家大型视频网站、20家大型音乐网站、8家网盘开展版权重点监管。

数字时代版权保护的机遇与挑战

博览会上的信息披露称,“《2016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5万多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占GDP的比重为7.33%。2016年,中国的核心版权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了42.58%,核心版权产业的增加值占全部版权产业的比重达到了62%。”

国外嘉宾的产业数据分享同样显示版权产业对经济贡献颇大。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著作权局副处长Hye-Yeon Choi引用数据称,2016年,韩国文化内容产业及创意产业达到930亿美元的整体规模,文化出口额达60亿美元,实现了48亿美元的出口盈余。

此外,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国际与商法学系副教授 Helga Tabuchi Miyuki展示的一组调查表明,版权作品的消费是以本地内容为主,即在文化的消费市场中,主要是本地的消费者在消费本地文化。“创意行业版权法律和版权保护系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他们首先最重要保护的对象是国内的创意行业。”

版权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鲜明特点是,随着互联网快速而持续的发展,网络版权产业的表现日益突出。于慈珂表示,《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当前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的市场规模为6365亿元,相比2016年增长了27.2%。其中,中国网络版权产业用户的付费规模为3184亿元,占比规模突破50%。

Hye-Yeon Choi透露,韩国政府正从三个方向着力去应对数字时代的相关挑战,以使版权制度与数字环境相适应,解决新兴技术未能充分反映到法律社会中的问题。

“我们建立了一个著作权的战略讨论机构或者磋商机构,会研究诸如大数据、区块链、3D打印等话题,为立法的改革提供支持”。此外,据其介绍,韩国还采纳了新一代版权注册系统,促进版权的公正使用。网上注册系统基于AI人工智能的技术,提供包括注册和使用版权、使用系统版权信息库在内的服务。美国等很多国家也都在注册系统方面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英国驻华大使馆知识产权专员Tom Duke提到英国的税收激励,认为知识产权政策是创意产业成功发展的原因之一。Tom Duke认为,对于技术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挑战,应当“回归本源,深信一些原则”。这种原则也表现在其对“平台责任”的看法上,“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访问版权内容,一个关键的大目标就是要确保给创造者提供足够的回报,从而使得整个文化版权消费的环境是透明的,能够让大家知道这个内容是如何被消费的,利益应当如何去流动”。

各国专家热议新技术在数字时代版权保护方面的作用时,区块链等技术屡屡被提及。

区块链存证、可信时间戳颇受关注

“昨天到苏州之后读了当地的英文报纸,我发现好多关于知识产权的文章。有一篇是关于他们已经开始使用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管理版权”。Helga Tabuchi Miyuki在第七届国际版权博览会分享了上述细节。

事实上,电子固证存证已经成为版权保护的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区块链存证即是其中的一种。中国亦已开展了颇多实践。

9月7日,最高法院发布《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的第11条首次以司法解释形式对可信时间戳及区块链固证存证技术进行了法律确认。9月18日,全国首个司法区块链在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运行。

区块链存证,是通过特殊的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计算制造出更多的节点记录数值,增强数据的完整性与不可篡改性。可信时间戳则是由可信时间戳服务中心签发的一个电子凭证,用以证明电子文件在某一时间点是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

可信时间戳快捷、方便、有效,极大地降低了权利人的维权成本和举证难度。其在司法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等多家法院评选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年度十大典型案例中都出现了这种固证方式。

“平台上的原创商家会遇到权利确认、原创证明及产品变现三大困境。” 一家互联网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权利备案阶段,立等可取取得出生证,用更简单的方式支持备案存证,其实就是留存电子证据。这个电子证据是永远留痕的,未来运用区块链技术让这种使用更加广泛,证明的作用更具有不可挑战性。

Hye-Yeon Choi还在发言中指出,鉴于当下数据环境的盗版技术越来越多,比较高级的技术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小体系。个人版权持权人很很难去与此类机构对抗,故而版权的保护还应当由私企驱动。

新闻推荐

15省份最新工资指导线出炉!多地上调 河南最给力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21日电距离2018年结束,还有不到三个月时间,截至目前,全国至少已有15个省份发布了201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