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制度 防“跑路” [编者按]
预付卡消费被坑,从来就不该是新闻,从日前经营异常惊呆消费者的生鲜电商“呆萝卜”,再到此前频频见诸报端的洗车店、理发店、健身房……预付卡不该是让消费者充值后就担心的“最后一次”;也不该是经营者圈钱跑路后的无法追究;更不该是相关部门在事后监管的力不从心。那么国外的预付卡消费是什么情况,对预付卡又有哪些监管措施?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
[美国]
预付卡发行需买保险
◎讲述者:小徐◎职业:留学生
美国也有预付卡。根据用途和使用范围分类,美国预付卡有两种。一种是开环卡,是指利用Visa、万事达支付网络作为交易手段的预付卡,通常有这两家服务提供商的标记。开环卡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包括购物、取现,并可以再次充值。另一种是闭环卡,指只能在特定区域用于特定目的的卡,如礼品卡、预付电话卡,用完为止,不能再次充值,类似我国的单用途卡。
按照美联储相关条例,开环卡被定义为存款,发行人被看作是揽储和存款机构。金融机构发行的预付卡所揽入的存款受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护。而发卡机构和存款运营也因此要受联邦存款保险法的约束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
针对预付卡监管,美国有着较为完善的立法。比如有《爱国者法案》《信用卡法》《银行保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联邦立法和州立法共同规制预付卡活动。其中,联邦立法主要规定预付卡的性质、发行、支付结算交易等内容;各州立法针对其具体情况规范非银行业的资金安全以及预付卡的发卡者因发行行为造成损失的补偿等。联邦层面的立法和监管主要在于防止预付卡犯罪,而州法则将重心放到了消费者保护上,主要是针对发行人不公平的商业行为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此外,因为有较为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破产制度,在美国很少有公司“跑路”。一旦“跑路”,其信用将大受影响不说,还可能涉及犯罪;与此同时,因为较为完善的公司破产法的存在,公司经营者可以申请破产,个人不必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人使用预付卡。美国的信用消费很发达,很多企业不会利用巨额优惠吸引消费者存钱。美国的预付卡消费总体感觉较为成熟。在我看来,国内相关部门对于预付卡的监管,有几点值得考虑。一是完善对预付卡监管的立法,细分预付卡的发行和监管部门;第二,鼓励银行发行预付卡,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增加消费者对预付卡的安全感。
[日本]
用保证金减少消费风险
◎讲述者:顾飞飞◎ 职业:国企驻东京机构员工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也使用预付卡,但绝对没有国内这样“泛滥”。在日本,个人感觉最常用的预付卡其实是交通卡,使用场景也很多。跑路?我还没有听说过!
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国游客,在日本最常用的预付卡就是交通卡了。日本最常用的交通卡是Suica卡和PASMO卡,两种卡的区别就是由不同的公司发行,用起来都差不多。说是交通卡,但Suica卡和PASMO卡的使用场景还是非常丰富的,地铁、公交、便利店和一些商场都可使用。卡片分为实名和非实名,实名卡丢失后可挂失。办卡也非常方便,地铁站、车站有很多的自助设备,在上面可买卡也可充值。但因小朋友的卡坐车时可打折,所以是要带着身份凭证到人工窗口去办理的。充值金额比较自由,不会因为你充值较多就有折扣,而且充值是有上限的,Suica卡最高可充值2万日元。
预付卡跑路事件,我还真没听说过,我的日本同事们也表示很少听说。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日本是一个征信发达的国家,有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失信的代价是很高的,会对未来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大部分人和企业会很重视信用。
另外,日本对预付卡也有严格的监管。1989年日本就出台了《预付票证管理法》,从登记、发行、保证金等内容提出对预付卡监管的办法。2010年新出台的《资金结算法》,对预付卡监管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对于预付卡管理,日本还有“保证金制度”,以减少消费风险。这几年,很多国内游客到日本可能会发现,很多地方尤其是景区都可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了。但对于日本国民来说,现金依然是最为主流的支付方式。除了出门带交通卡、银行卡,日本人出门是一定带现金的。日本的自助售货机遍布大街小巷,但大部分都是投币支付,没带钱买瓶水都困难。日常生活中,不管是游泳馆、健身房、洗衣店还是药店,主要都是现金和刷卡支付,我没有遇到过推销预付卡的情况。大部分商场都会推荐消费者办理会员卡,消费后会产生积分,下一次消费时直接抵扣,简单明了。没有充值赠送的套路,也没有“跑路”的风险,彼此都挺省心的。周继龙/图
新闻推荐
消费质量报社舆情监测中心利用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新闻单位网站和微博的观察,以及对各大社交网站、论坛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