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旅游+”释放更多新效能

南方日报 2020-12-25 07:47

杨佳绘图

辞旧迎新之际,回顾2020年,旅游人绕不开一个“难”字。疫情之下,旅游业在空前的冲击下艰难逆行。历经数月,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国内游迎来稳步复苏,旅游消费信心在重塑,旅游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升级。回眸战“疫”一线,旅游业韧劲十足,放眼未来市场,依托新科技,“旅游+”有望释放更多新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回顾

千磨万击还坚劲稳步复苏,旅游消费信心积聚

疫情令旅游业饱受重创。疫情发生初期,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全面停滞。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分别负增长83.4%、87.02%,旅游经济指数创历史新低。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国内旅游稳步复苏。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分别负增长69.7%、77.3%,下降幅度明显缩窄。国庆期间,全国国内游客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同比分别恢复79.0%、69.9%,旅游市场持续稳定恢复。

纵观全年,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在疫情的影响下,新的变革不断涌现,旅游业韧性得以彰显。

供给侧,转型、自救、智慧化、直播带货,成为企业应对疫情的关键词。疫情影响下,不少旅游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原以出境游业务为主的转做国内游;智慧旅游日趋成熟,“无人服务”“虚拟现实”“智能导览”“数据监测”成为各大旅游企业和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携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在内的企业大佬纷纷加入直播带货热潮,开启旅游直播的元年,“在线种草”的打法五花八门;以岭南集团为代表的活化在地文化打造文旅精品项目的探索与实践,赢得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无不反映出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顽强的韧性。

需求侧,预约游览逐步普及,成为游客的新习惯。调查数据显示,劳动节假期通过预约游览景区的游客比例达77.4%。除此之外,游客需求日趋多元。人们不再满足于跟团出游,或是简单的说走就走,而是体验的新度和深度,玩得更具含金量,更能满足精神需求。“未来的旅游不再只是自然空间,更是生活场景,是戏剧场到菜市场的全方位、高品质的生活场景。”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文旅消费市场如是研判。

展望

而今迈步从头越创新突围,加速模式创新和产业重构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即将迈入2021年,展望未来,更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即将开启。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未来5年,我国将形成一个百亿旅游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旅游超级大市场,保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10%以上的综合贡献率。

资本的嗅觉是灵敏的。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服贸会特别设立的旅游投融资大会上的签约总额达157.1亿元人民币。疫情期间,海南省新增注册旅游类企业达4000余家。

资本的青睐源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下,旅游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占同期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水平约16.7%,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旅游业增长的新兴动能。传统景区依托互联网平台导入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和底层器件,完善客流管理系统,营造游客有感的智能化消费场景和于景区有利的数字化服务空间,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10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智慧旅游的产业数字化和消费场景化的战略导向,部署了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等十项重点任务,提出到“十四五”时期实现重点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智慧化升级等目标。

由此可见,即将迈入的“十四五”期间,作为不可或缺的创新动能,科技力量将为文化和旅游业创造更多数字平台和消费场景,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在乡村。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战略的推进,下沉市场不容小觑。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一线、新一线或二线城市约49个,而地级市的数量约达300个,县城达3000个左右,乡镇和村庄的数量更为庞大。而不得不提的是,低线城市居民相对于一二线城市,有着相对充足的时间和可支配收入。近年来,广大农村居民逐渐成为自驾、休闲、研学和亲子旅游市场的新兴消费力量。城市居民下乡,农村居民进城,市场结构和供给模式或将发生更多新的变化。

南方日报记者周人果郑洁琳

新闻推荐

建设研发创新平台 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面对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芜湖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科技自立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