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财经人物> 正文

南都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金融的开放、市场化、创新与监管要相互协调、配套、匹配

南方都市报 2019-03-29 12:17

张燕生。博鳌官网图

南都讯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开幕式作主旨演讲时释放多个重磅信号,包括:要确保外商投资法配套法规、规章在明年1月1日与外商投资法同时实施,并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6月底之前,将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条目,扩大增值电信、医疗机构、教育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对外开放等。

就李克强的演讲内容,南都记者在博鳌年会现场专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请他来解读。张燕生告诉南都记者,中国市场经济发育发展是一个生态体系,三岁必然摔跤,十二岁必然逆反,十八岁必然幼稚。因此,金融开放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审慎适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着急,战略的定力不要乱,给苗头性、取向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建立起早发现、早应对、早化解的应对机制,金融的开放、金融的市场化、金融的创新与金融的监管要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匹配。

开放的同时要注意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南都:28日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释放多重利好,其中还提到要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还专门提到中国将持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对总理释放的这些信息你怎么看?

张燕生:首先这些利好都是非常好的。李克强总理用的概念叫“非禁即入”,强调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后只减不增,并提到对外资、民企、国企要一视同仁,而且要全面落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包括明确外商投资法今年年底要完成配套法律体系的制定、6月底前要完成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修订等,都是全方位开放的体现。

但在开放中,市场化程度提高、金融的结构深化,这就带来一个大问题———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金融创新的风险?美国的故事告诉我们,金融创新有趋利的一面,趋利就会带来脱实向虚的一面,最后使美国经济脱实向虚,呈现出空心化、虚拟化。

因而,一方面我们要推动金融的深化、金融的开放、金融的市场化来促进金融创新;另一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就相应变得更加重要。

南都:李克强说,“经济增速在月度或季度间不排除会出现一定幅度波动”,“要把时间轴拉长了看,重在看全年、看整体、看趋势”,如何理解?

张燕生: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即过去40年的趋势不再继续,新的趋势线开始出现。新的趋势线的特点就是新旧动能的转换、新旧结构的转换、新旧模式的转换,市场开始出现新产品、新服务,新经济的比例开始上升。这是中国经济的本质性变化。

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另一个方面,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外贸表现出来、在区域表现出来、在行业表现出来。因此李克强总理讲到要观察全年整体和趋势性的变化。

要保持历史的耐心、战略的定力和底线的思维

南都:你曾指出,从金融机构的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的市场结构不是充分竞争市场结构,因此金融始终难以摆脱脱实向虚的局面。如何破局?

张燕生:中国市场经济发育发展是一个生态体系,三岁必然摔跤,十二岁必然逆反,十八岁必然幼稚。因此,金融开放既要与时俱进,又要审慎适宜。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着急,战略的定力不要乱,给苗头性、取向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建立起早发现、早应对、早化解的应对机制,金融的开放、金融的市场化、金融的创新与金融的监管要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匹配。

南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

张燕生:特别关键在于金融的监管,包括人才能力、法律制度和信息透明度等几个方面。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方面的问题是长期的,都存在于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且监管能力往往都是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因此风险积累很容易爆发。金融的开放、金融的市场化、金融的创新与金融的监管如何能够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相互匹配,这是我们谈论金融开放的时候一定要铭记在心的。

南都:具体到中国,如何化解金融风险?

张燕生: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历史,要保持历史的耐心、战略的定力和底线的思维。只有保持住了,才会真正使中国金融开放,会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完成,以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南都:如何才能建立起你上面描述的风险应对机制?

张燕生:第一要学习借鉴国际的经验和教训;第二是要多听全球范围内有经验的人的观点,向他们咨询。比如2016年股市救市时,可以多听听1997年香港股灾时香港的市场是如何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应对化解了索罗斯等金融大鳄把香港的资本市场当自动提款机的行为。这些操盘手都是亲历者、是有经验的,而这些经验对我们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和开放都是非常珍贵的。

因此我个人认为,当进入到一个风险非常高、技术门槛非常高的情况中时,要听一切有经验、有思想的人的意见。多听、多学、多看、慢点做、不着急。方向是对的,路径是对的,而且做法是对的,但是你没有经验,所以要向一切有经验的人、机构和国家学习。

缺乏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效率投资的体系

南都:如何为企业构建一个合理健康的金融体系?

张燕生:首先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是我们却没有把高储蓄转化成高效率投资的体系,这就是金融出了问题。金融我们可以分成间接金融,也就是银行,以及直接金融,即多层次资本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从市场的角度,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做到四点。第一,市场是开放的;第二,市场竞争是充分的;第三,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第四,金融风险的监管是透明的、法治的、有效的。

南都:你提的这四点中,我国做得好的是哪部分?亟待完善的又是哪部分?

张燕生:加入WTO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银行业被国际社会称为是全行业技术破产,完全资不抵债。

怎么办?第一,全行业股份制改革、全行业上市、全行业引入国际战略投资人,之后全行业从最基础的柜员一直到最高层的行长,从上到下弥漫“狼来了”的气氛。加入WTO就是引狼入室、与狼共舞,只有比狼做得更好,才能够战胜狼。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全球十大银行中,中国一般能有3-4家进入。这也告诉我们在国际市场就是要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怕是没有用的,越怕越会被狼吃掉。开放永远是胜利者的游戏,而能笑到最后的人,一定是按照规律、常识、逻辑办,尊重常识,尊重逻辑,尊重规律。

目前亟待去完善的那就是监管,因为我们现在金融的系统性风险,已经积累到了一个非治不可的阶段,相当于第二次“狼来了”。

WTO规则完善还是改变

今年将会出现激烈较量

南都:在WTO目前功能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下,中国如何利用自身的力量保持经济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

张燕生:WTO改革现在有两个选择,其一就是十九大报告提到的,中国要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在保持稳定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时俱进。还有一种方式:颠覆性的破坏———要不你们听我的,要不我就让他走向死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又是对方打击的靶子。怎么办?我个人觉得,中国人应该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就是常识、规律、逻辑。永远要相信正义、公正、透明,好的理念、好的行动、好的发展,一定能够有越来越多的追随者。

南都:在你看来,WTO下一步改革方向是什么?

张燕生:目前讨论比较多的议题,第一是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如果一些大国再不批准上诉法官的话,今年底上诉法官将只剩下一位,也就是中国女法官赵宏女士,这种情况下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后还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存在疑问。

第二是WTO所推动的谈判机制,也就是多哈回合谈判现在陷入困境。有些大国称责任完全在印度,我并不认同。农产品的开放尺度过大会有利于谁呢?会有利于美国200多万农民,会伤害像印度这样的国家5亿-6亿的农民。

第三,是WTO贸易政策审议机制,运行效率和新议题下一步怎么改?一些发达大国提出,世界上有34个新兴经济体,产油国和高收入小经济体应该毕业,不再享有特殊和差别待遇。WTO在判断是否是发展中国家唯一使用过的指标是人均GDP,而且是由自己认定是否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是否毕业,而不是强制性认定和毕业。

因而,我认为,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国际规则是继续完善还是颠覆性改变,今年将会出现激烈较量。

新闻推荐

专访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 大湾区将破解香港经济发展两大瓶颈 深港科技合作园区前景可期

方舟导读:方舟:规划纲要与以往的城市群规划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大湾区规划涉及一国两制的跨境规划,涉及人才、货物、资本、信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