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财经人物> 正文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以“大开放”办好最大的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报 2018-09-28 15:40

2003年7月1日,迟福林(左三)在海南儋州农村调研。(资料图片)

“海南岛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一块试验田。”

日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本报特派海南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的实践证明,海南什么时候开放的步伐快、力度大,什么时候海南发展就快。”

迟福林是海南省30年发展的亲历者、推动者,参与了几乎所有海南发展战略的研究规划。

“海南发展的关键,就在于以更大的开放办好最大的经济特区。”坚守梦想30年之久的迟福林坚定地说,“现在中央给海南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我感到自己责无旁贷,希望能够在推动海南建成开放水平最高、范围最广的自由贸易港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30年前海南省就提出“发展市场经济”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也就没有海南今天的巨变。”迟福林直言不讳地说,海南建省之初,就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政府机构设置少而精,为推动我国的政府改革提供了鲜活经验。

“海南省第一次党代会报告题目是"放胆发展生产力,开创海南特区建设新局面",当时很多提法在全国走在前列。”迟福林回忆,1988年,可能还没有一个省的文件提出“发展市场经济”,但在这份报告中就提出来了。

迟福林认为,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并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海南提出四大战略定位,这是海南发展的最大机遇。

“海南基础弱、底子薄,要在短时间内实现"2020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目标,需要更大程度开放,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在迟福林看来,进一步提升行政效率,也是推进开放的有力举措。

海南岛的生命和发展前景在于“大开放”

“从30年的发展实践看,把海南经济好好发展起来,唯一出路是实行"大开放"的方针。”迟福林说,海南在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岛屿,海南的生命在于开放,本质在于开放,发展的前景在于开放,要在产业开放、区域开放上走在全国前列。

“扩大开放先走一步,是海南未来30年发展的主线。”迟福林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的重要讲话,对海南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大开放”不是一般意义的对外开放,而是更大程度的开放,是遵循国际惯例的全方位开放,是实行全面开放政策、大力吸引外来投资、形成有利于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局面的深层次开放。

以自贸港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

海南的目标是2020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25年自贸港制度初步建立,2035年自贸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

时间紧、任务重,海南如何作为?

迟福林表示,首先,要以自贸港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区。要以开放为先,打造海南对外开放新高地。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研究海南版的负面清单总体框架,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为我国补上服务贸易这块“短板”。

其次,以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突破,为建设自贸港打下重要基础。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释放巨大的改革活力。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加快形成“六个统一”整体布局;按照“全岛一个大城市”来加快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区域布局;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譬如,率先推进税收结构转型,加快形成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简税制;以资本自由流动为重点构建自贸港金融体制;稳步构建适应自贸港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当然,当前更重要的是以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重点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只有优惠政策没有开放模式是行不通的

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的一张名片。

“国际旅游岛是一个产业开放的政策。在岛屿经济体中,只有产业政策的开放,没有总体区域的开放,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在迟福林看来,国际旅游岛确实推动了海南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但由于受到开放体制制约,很多政策难以落地。

“只有优惠政策而没有开放模式,是行不通的。”迟福林认为,确定开放模式,将开放体制和具体产业政策相结合,是政策效力得到完全释放的一个基本条件。

迟福林表示,按照中央赋予海南的战略定位,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海南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加快实现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突破。

首先,要以世界影响力为目标,实现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大突破。当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要保证海南城乡居民可以分享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政策利好。其次,以健康医疗市场的全面开放为重点,扩大健康医疗旅游消费。大力推进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优惠政策尽快全面落地和向全省推广,进而带动全省健康医疗产业快速发展,打造真正的“健康岛”。第三,以邮轮旅游为重点,加快三亚邮轮港码头建设,开辟泛南海邮轮旅游航线,把三亚凤凰岛建成一流邮轮母港,使海南邮轮旅游产业成为构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的先导产业。

按国际化标准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30年前,全国曾出现“十万人才下海南”的盛况。

“那个时候海南多落后,大家就是奔着海南要建立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奔着海南走向大开放、走向国际市场来的。”同是30年前下海南的迟福林认为,今天的海南必须按国际化标准,为来琼人才干事创业搭建更好平台,从体制机制上有重要突破。同时,要有“只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所有”的理念,再引人才下海南。

迟福林为海南引才开出了三张“药方”:一是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在海南就业、永久居留;实行更加宽松、便捷的工作签证制度;二是推动法定机构改革,采用法定机构的方式吸引人才,保障用人主体更大自主权;三是加快吸引国际高端教育科研机构进驻海南,把海南某些高校的新校区交给海内外名牌大学来办。

新闻推荐

专访开始吧CEO徐建军: 不只做消费投资平台 更要做业态升级的生态圈

本报记者徐维维上海报道“消费升级并不是价格的升级,也不是质量的升级,甚至不是数量的升级,消费升级是一种个性化需求对标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