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房产头条> 正文

人口学刊:人口迁移或流动弥补本地人口“空缺”的时代已经结束

界面新闻 2020-12-31 10:15

记者 | 赵孟

编辑 | 刘海川

一些城市仍在上演“抢人大战”。一项最新研究发出提醒:从2020年开始,多个省份人口或将开始负增长,靠人口迁移或流动弥补本地人口“空缺”的时代已经结束。

在最近一期《人口学刊》上,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李建新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刘瑞平发表题为《中国省际人口负增长趋势的差异性分析》的论文,文章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0-2017年人口历史数据和未来30年的人口预测等数据,分析了未来不同生育水平条件下省际人口负增长趋势及其差异性。

《人口学刊》是中国最早的人口学杂志之一,为CSSCI入选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李建新师从著名人口学家曾毅,多年来一直在呼吁调整生育政策。早在1997年,李建新就在《人口研究》发表论文,建议在2000年实施生育全面二孩政策。

李建新告诉界面新闻,近些年各地出台的“抢人”政策虽然有不同初衷,但共同的大背景是“都感觉缺人了”,决策者对人口的认识已经转变为“战略性资源”,不过各地可能即将面临“无人可抢”的现实。这项预测显示,2020-2030年,包括湖北等15个省区市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李建新介绍,不少学者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期都做出了不同预测,但以往研究多关注全国层面上的人口变动趋势,鲜有探讨国内人口变动趋势的省际差异,以及不同生育水平条件下,各省区市人口负增长到来的时间节点和人口结构特征,而这对于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制定公共政策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他与合作者将目光投这一趋势。

这篇论文提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口生育水平已降低至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已成为负数,人口负增长惯性开始不断积累。2000年之后中国各地区呈现一致的人口再生产缩减态势,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人口变化尚处在惯性的正增长之中。

不少学者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期都做出了不同预测,虽然预测假设参数有所不同,但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即中国人口将不可逆转地迎来负增长,且预估将在2025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

相比中国总体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各省区市感受到的变化要提前很多。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报道东北三省出现人口负增长。近年来,在低生育率和迁入人口不足的双重作用下,一些大城市人口变动也引起讨论。在此背景下,不少城市放宽落户政策,上演“抢人大战”。有分析认为,落户新政除了应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提升城市人力资源质量也是政策制定者的考量,但效果有待检验。

在人口学领域,少儿人口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年龄结构以及未来人口变化的动力。结合国际上对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划分标准,少儿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差值为负则是倒金字塔结构,差值在 0%~4%之间则为菱形结构,差值大于4%则为金字塔结构。

该项研究显示,中国已经处于倒金字塔结构的地区有北京等7个省市,其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超过少儿人口比例,少子老龄化态势最为严重,将会最先迎来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时代。第二种类型菱形过渡结构,包括内蒙古、吉林等5个省区市,其老年人口比例接近或等于少儿人口比例,未来人口自然增长的动力不足。第三种类型是仍维持着金字塔结构,如河北、山西等 19个省区市,这些地区的人口还将保持一段增长时期。

李建新认为,人口预测的本质并非完备的模型本身,而是在基期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基础上,对影响未来人口变化趋势的人口要素(即生育、死亡和迁移三参数)做出合理的假设。李建新团队在结合队列要素人口预测法,借助于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2011-2050年各省区市人口进行了预测。

这项研究通过人口学方法,对普查数据进行调整后,设定各省区市的总和生育率数值;再结合对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的平均预期寿命数据的修正,所计算出的2010年和2050年平均寿命,一起作为影响人口变化趋势的人口要素。由于本文重点关注生育变动下省际自身人口负增长的差异性,不考虑省际间人口机械变动,因此将各省区市的人口迁移水平设置为0。

基于这项研究中方案分析,中国总人口即将于 21世纪20年代中期进入负增长,各省区市人口也陆续进入负增长,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可以将其分为四个波次。

该项研究预测的各省区市人口负增长时间表。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第一波次出现在2020年之前,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这三省。东三省的人口在2017年之后已经出现持续的人口负增长,最早迎来人口负增长时代。

第二波次进入人口负增长出现在2020-2030年间,包括北京、天津、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15个省区市。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区的负增长具有明显的内部异质性。

由于大多数省市的生育水平已经长期低于更替水平,在2000年已经呈现微弱的正增长惯性,上海、北京等一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接近零增长或负增长惯性,因此到21世纪20年代,东部地区与一些中西部地区同一波次出现人口负增长,受两地区间前期的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东部一些地区,比如北京、浙江、江苏等地的人口负增长时间被推迟,而中西部一些地区如湖北、山西、陕西、四川等被提前。

第三波次进入人口负增长的地区包括广东等 11个省区市,时间为2030-2050年。这一波次除了广东外,其他都为中西部地区省市。广东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时间晚于其他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市,主要原因是其生育水平相对较高。

第四个波次的地区仅有西藏和新疆,在未来30年将一直维持着人口正增长趋势。

从预测结果来看,未来人口再生产进入“缩减型”已成为中国各地区的共同趋势,过去靠内部人口迁移或流动来弥补省内人口“空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如果各级政府仍力求以人口流动或迁移来应对本地人口负增长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因吸引人口而产生恶性竞争,一些地区的人口负增长问题得到缓解的同时,会加剧另一些地区的问题。因此,各地区通过人口迁移或流动争夺人才的政策,只是一场零和博弈。”

这项研究建议,针对中国省际人口负增长差异性特征,那些未来人口负增长趋势对生育变动敏感的省份,尤其要在预防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提高生育率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这对于推迟人口负增长时代的到来、争取更长时间的人口红利窗口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他省份,尤其是东三省和北京、上海等省市,即使提高生育水平也难以遏制人口负增长趋势,对推迟人口负增长时间节点到来的作用有限。但从长远来看,提高生育水平对于修复扭曲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减缓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以及减小人口负增长的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李建新表示,在稳定的低死亡水平下,生育率持续下降是人口负增长的关键因素。减缓人口负增长趋势、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政策应即刻转向加大家庭支持力度,努力提高生育率水平方向上来。激励生育措施与相关社会经济政策配套实施,提高生育水平,积极应对老龄化,是国家及各地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新闻推荐

WeWork中国姜跃平:做好业务本质才能上市

记者|马一凡“共享办公行业经历了资本高速发展后,处于冷静期,所有还想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企业,都需要回到初心,回到价值创造。...

相关阅读